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样认定

律师回答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这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到派出所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认定为自首。虽然自首不能不可以免除处罚,但是可以减轻处罚。
一、犯罪后主动自首如何处理
如果作案后被发现,被公安机关网上通缉,在逃人员只要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应认定为投案自首无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二、现场被抓的也可以算自首吗
作案后在现场等待的,并不能认定为自首,但被抓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就可以认定为自首。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是否会被认定为自首,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
2、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可以根据当事人自首的表现,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于处罚的判决。
三、交通肇事者撞人后逃逸自首减轻量刑吗
自首会考虑从轻处罚的。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构成自首的,因上述行为同时系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要适当从严掌握。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样认定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这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到派出所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认定为自首。虽然自首不能不可以免除处罚,但是可以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_x...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该怎样认定

逃逸后自首的情形及其在刑事案件中的处理。自首的表现形式包括主动到交管部门投案、委托他人报案、向交管部门报案等。根据相关规定,故意致伤害或将被害人带离现场致死亡或严重残疾的逃逸案件将被认定为刑事案件。自首犯罪分子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认定具体如下:   (一)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二)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三)...查看全文

该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认定: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3、逃逸人逃跑途中...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认定: (一)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二)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三)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样处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会产一诸多不利后果。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的可以减轻刑罚的一个条件。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如下: 首先,是民事赔偿责任方面。通常情况下,交警会根据事故各方的过错来认...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该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4、交通肇事...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该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4、交通肇事...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该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认定如下: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该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4、交...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该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4、交通肇事...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自首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的认定,主要考量肇事者是否主动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行为能否认定为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行为可认定为肇事逃逸和自首。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明知自己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这种行为将被吊销驾驶证。然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人如果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肇事经过,可以被认定为自首。根据刑...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的认定: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此时如果构成犯罪的,那么可以认定为自首,不构成犯罪的,那么就不属于自首。法律依据:_x000D_ ...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的认定标准

交通肇事中,逃逸肇事者选择自首会在处罚上得到考虑。根据刑法第67条,自首是指肇事者在事发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自首表明肇事者的主观罪过较轻,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该制度对犯罪起到昭示作用,使行为人意识到罪行必受惩罚。...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行为能认定为肇事逃逸吗?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行为可以认定肇事逃逸和自首。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交通肇事逃逸将导致吊销驾驶证。然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人如果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肇事经过...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离后又自首行为能认定肇事逃逸嘛?

律师解答: 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性质的本质要件;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本案被告人在肇事后即刻逃离现场,置伤者于不顾的行为,虽然说可能是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离后又自首行为能认定肇事逃逸吗?

法律解析: 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性质的本质要件;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本案被告人在肇事后即刻逃离现场,置伤者于不顾的行为,虽然说可能是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离后又自首行为能认定肇事逃逸吗?

律师分析: 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性质的本质要件;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本案被告人在肇事后即刻逃离现场,置伤者于不顾的行为,虽然说可能是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