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肇事方逃逸,并且被害人仅轻伤,建议先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现场照片、车牌号、证人证言等证据,以便追查肇事方并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可以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申请。
在处理赔偿问题时,建议先了解当地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受害人要求赔偿7千元,可以通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如果双方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法院申请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肇事方逃逸,会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可能会承担更高的赔偿责任。因此,小事情也请不要逃逸,应当及时停车协商解决问题,以免导致更大的后果。
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肇事逃逸是一种违法行为,将会面临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刑事责任:肇事逃逸构成了犯罪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民事责任:肇事逃逸将会导致对受害人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加重肇事者的民事责任,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
3.行政责任:肇事逃逸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吊销驾照、罚款等。
需要注意的是,肇事逃逸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还会对受害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同时也会加重肇事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因此,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者应当及时停车,保护现场,协助处理,避免逃逸。如果不慎逃逸,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调查,积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