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被人诽谤损害名誉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礼道歉,为自己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如果情节严重的,可以提刑事自诉,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个同学在朋友圈诽谤我,诬陷我,请问是不是侵犯了名誉权
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三种,包括侮辱、诽谤以及在新闻报道中有严重失实的情况,对他人名誉造成了损害。一般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并不会直接认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而在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那么才有可能按照这两罪中的一种来定罪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本条是关于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侵害自然人个人信息的规定。
一位同学在朋友圈里诽谤我,诬陷我,请问是否侵犯了名誉权
认定侵犯名誉权的方法如下:首先,行为人对受害人存在侮辱诽谤行为,侮辱是指用语言文字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其次,行为人的侵权行为致使受害人社会评价的降低;最后,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八条认定行为人承担侵害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外的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应当考虑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