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退赔主体

律师回答
摘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涉嫌该罪的人可以根据条件申请取保候审,由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决定。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退赔主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退赔主体是一般主体。
1.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3.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
1.自然人犯非法吸收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能取保候审吗
涉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符合《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情形的,可以依法申请取保候审,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依法决定。
我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是: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被告符合《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情形的,可以依法申请取保候审,是否准许取决于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二百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九条 (删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个人名义实施的认定为自然人,单位名义实施且非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或用于单位经营则构成单位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根据《刑法》第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将...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退赔?

律师分析: 受害人取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的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二种:1、如果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已经将赃款扣押的,可以直接由公安机关发还给受害人,或由法院在刑事判决后返还受害人。2、受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归还存款。 【...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退赔

受害人取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的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二种:1、如果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已经将赃款扣押的,可以直接由公安机关发还给受害人,或由法院在刑事判决后返还受害人。2、受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归还存款。...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存款罪的犯罪主体是什么 一、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依本条第2款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这里的单位,既可以是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商...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如何退赔?

律师分析: 受害人取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的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如果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已经将赃款扣押的,可以直接由公安机关发还给受害人,或由法院在刑事判决后返还受害人。2、受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归还存款。 【...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是谁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和单位,其立案标准包括涉及金额、户数和经济损失三个方面。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户数超过30户或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以上,单位则分别为100万元、150户...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中如何退赔

法律分析: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何退赔1、受害人取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的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二种:(1)如果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已经将赃款扣押的,可以直接由公安机关发还给受害人,或由法院在刑事判决后返还受害人...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业务员退赔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案件,被害人与嫌疑人达成和解协议后,嫌疑人进行赔偿的,一般是不需要再进行退赔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九...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法律分析:1、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危...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是什么中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主体是为一般主体,...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是什么?

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需要退赔吗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案件,和解后嫌疑人赔偿无需再退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9、290条,公安机关可建议从宽处理,检察院可建议从宽处罚或不起诉,法院可从宽处罚被告人。...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退赔问题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退赔方式和量刑标准。受害人可通过公安机关返还赃款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归还存款。根据法律规定,权属明确的财产应及时返还,权属不明的在判决后按比例返还。个人吸收存款额和损失量决定了刑期,损失每增加一定金额或户数,刑期...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的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区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关键在于吸收公众存款是否以单位的名义,所吸收的款项是否归单位所有。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认定如下: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2、以个人名义实施的,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应当认定为自然人。3、以单位名义实施,并且非法所得归单位...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如何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认定如下: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2、以个人名义实施的,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应当认定为自然人。3、以单位名义实施,并且非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或者用...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的认定: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区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关键在于:吸收公众存款是否以单位的名义,所吸收的款项是否归单位所有。如果以个人名义实施的,就不可能构成单位犯罪。...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如何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区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关键在于:吸收公众存款是否以单位的名义,所吸收的款项是否归单位所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怎么认定 所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如何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个人实施属自然人,单位实施且非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或用于单位经营则属单位型。根据刑法第176条,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款,单位犯罪需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怎么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区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关键在于:吸收公众存款是否以单位的名义,所吸收的款项是否归单位所有。如果以个人名义实施的,就不可能构成单位犯罪,只有以单位名义实施,并且非...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