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合同纠纷有四条途径。也就是协议、调停、仲裁和诉讼。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纠纷的,应当首先根据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按照法律规定,首先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债务人需要偿还债务,但不能暂时偿还的,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协商解决。分期偿还。实物抵消。也可以申请仲裁。仲裁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发生纠纷、协商不成立时,根据相关规定或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由仲裁机构裁决。经仲裁机构双方同意后,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认真遵守。否则,法院将强制执行。最后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