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案底的一些法律、实践与观点

律师回答
摘要:已调解的案件不一定会留下案底,特别是在双方达成共识并和解的情况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情节较轻的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赔偿、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并和解,可以不进行起诉。至于离婚案件,法院或民政部门会先进行调解和劝解,如果双方坚决不愿复合,才会判决离婚。有关部门会尽力调解劝说,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使当事人双方都满意。
一、一般已调解的案件有案底吗
1、在调解之后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共识的话,是可以不进行起诉的,那么也就不会留下相应的案底。对于相关公诉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得到当事人的原谅,双方愿意和解的话,那么可以进行和解。但是一般只针对于情节较轻的案件。
2、法律依据:《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二、一般离婚案件怎么调解
1、一般的离婚案都是劝和不劝离,法官首先会把当事人双方叫到法庭,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当庭劝解,给当事人双方一定的时间仔细考虑,在一定时间内,如果当事人双方态度坚决,不愿复合,法庭就会判决离婚。
2、如果当事人双方没有起诉,直接去了民政部门,民政部门也会先进行调解和劝解,劝解不成功,才会给双方办理离婚手续。婚姻不是儿戏,有关部门会竭尽全力调解劝说,有时还会展开调查和走访,了解事情真相,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当事人双方都满意。
延伸阅读
已调解的案件是否会留下犯罪记录?
已调解的案件通常不会留下犯罪记录。调解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通过双方自愿达成协议,避免了正式的法庭审理。因此,调解并不会被视为犯罪行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如严重的刑事犯罪,可能不适合调解,而需要经过正式的法庭审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告被判有罪,将会有犯罪记录。但对于一般的已调解案件,没有案底记录的情况是普遍的。重要的是,具体情况可能因司法管辖区和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当地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信息。
结语:一般已调解的案件,在双方达成一致共识后,可避免起诉并不会留下案底。根据《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277条,对于情节较轻的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赔偿损失、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自愿和解。离婚案件中,法官会劝和不劝离,通过劝解和调解,尽力促使当事人复合。民政部门也会进行调解和劝解,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满足当事人双方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情况可能因司法管辖区和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当地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七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调解情况。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调解工作档案,将调解登记、调解工作记录、调解协议书等材料立卷归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律观点与实践案例

未经房屋所有人或合法使用人允许的擅自撬锁行为是违法的,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房东在未征得承租人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出租房修理排水管也是违法的。房东只享有所有权,无使用权,未经承租人许可任何人都无权进入房屋。非法进入出租房属于非法侵入住宅罪...查看全文

法律界观点与实践

自首情节对于犯罪者的刑罚有重要影响。根据法律规定,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然而,如果自首被恶意利用以逃避法律制裁,将不会获得从宽处...查看全文

法律观点与实践案例探讨

遗失物的所有权人或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物品。如果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或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两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如果受让人是通过拍卖或向合格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则权利人返还原物时...查看全文

法律观点与实践探讨

兼职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备法律效力。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需满足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等条件。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无效。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无效。...查看全文

专家观点与实践案例

本文讲述了单位社保外包的合法性以及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总原则。社保外包是合法的,只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进行,并且双方需要协商并签订合同。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第三方相关的费用。...查看全文

最新司法实践与观点

两周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父母双方协议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准许子女随父方生活。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父母双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但一方有规定情形之一时,可优先考虑。...查看全文

抽逃出资的有效性:法律观点与实践案例

抽逃出资是无效的,违法行为需承担违约责任。抽逃出资指股东在公司注册后将所缴出资撤回,但仍保留股东身份和原有出资数额。此行为侵犯公司及第三方利益。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可要求违约方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从合同是否有效:法律观点与实践案例

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实现而设立的从合同,当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时,保证合同也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确认保证合同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查看全文

违反麻将桌规定:法律观点与实践案例

打麻将一般不违法,但以营利为目的则违法。违法者可能面临拘留或罚款。老人在麻将桌上发病,其他玩家需积极救治,否则承担法律责任。若死亡与他人有因果关系,则需承担法律责任。其他麻友无需赔偿,除非有侵害行为。损害他人需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查看全文

最新观点与实践经验

定金债权转让的效力:1.全部转让,原债权人脱离债务关系,受让人取代债权人地位;部分转让,原债权人丧失债权。2.受让人获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除非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3.债务人利益不受损害,权利不受影响。...查看全文

最新司法实践与观点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1条规定了对于掩饰、隐瞒各类犯罪所得的处罚措施,包括没收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这些行为包括提供资金帐户、协助财产转换、协助资金转移、协助资金汇往境外以及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方法。...查看全文

赠与与借贷的司法实践与裁判观点

赠与需符合法律要求,否则法院会将其默认为借贷。我国法律对赠与行为有严格认定,需赠与人明确表示出赠与意思,受赠与人表示接受赠与,方可认定为合法有效。赠与人在未实施赠与前有权撤销赠与行为。...查看全文

探讨司法实践与理论界观点

非法融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标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查看全文

打死人后如何量刑:法律界观点与实践

打架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判罚标准及界限。根据刑法规定,犯罪者可被判3-7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刑法中还有其他犯罪行为涉及过失致人死亡的特殊规定,适用特殊规定定罪处罚。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查看全文

专家观点与实践经验分享

税务局要求单位办理自然人信息采集,即将雇佣数据录入金三系统。如无法办理,可向主管税务机关反映。个人所得税APP可填写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并推送给雇佣单位,方便扣缴。如未及时享受优惠,可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申报享受优惠,汇算清缴...查看全文

刑事拘留是否属于强制措施?法律观点与实践分析

刑事拘留是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一种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当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满足一定条件时,如正在实施犯罪、被指认犯罪、发现犯罪证据等。...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案例

司法解释规定,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或为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应被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在携带凶器抢夺和携带凶器盗窃的理解中,凶器被定义为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或为实施犯罪而携带的其他器械,且应具有“...查看全文

法律界观点与实例分析

居间费属于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每次收入减去费用或收入额的20%。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并对超过20000元的部分加征税额。不可撤销居间服务费承诺书是合法的,但并不能保证合同能被如约履行。根...查看全文

合同纠纷审判实践与裁判观点

买卖合同纠纷判决需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调查结果作出判断。法院可主动取证,根据法律规定和双方证据做出判决。被告可在同一案件中起诉原告,包括反诉和单独起诉。...查看全文

治安处罚案底查询: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经验

1.治安拘留不会留下案底,不影响生活及工作。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处分可以申请复议。 3.只有法律设定可以给予警告的行为才能受到警告处罚。 治安处罚警告的案底问题、申请复议的可行性以及警告的适用范围。 治安拘留不留案底,治安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