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侵害妇女权益的法律责任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妇女权益保障法》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给予法律责任,包括依法处罚和行政处分,对打击报复行为予以制裁。同时,对雇用、容留妇女与他人进行猥亵活动的行为也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
对于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行为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第56条: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妇女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律已规定处罚的,依照该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57条:有下列侵害妇女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1)对有关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的;
(2)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录用而拒绝录用妇女或者对妇女提高录用条件的;
(3)在分配住房和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
(4)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的;
(5)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
(6)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
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41条雇用、容留妇女与他人进行猥亵活动的,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行为人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可以责令改正并给予行政处分。如果有人因提出申诉、控告、检举而遭受打击报复,相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应责令改正或给予行政处分;而国家工作人员若涉嫌构成犯罪,则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对雇用、容留妇女与他人进行猥亵活动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为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八章 救济措施 第七十二条 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或者检举。有关部门接到控告或者检举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为控告人、检举人保密。
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司法机关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八章 救济措施 第七十八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侵害的妇女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侵害妇女权益的法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猥亵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根据法律,猥亵他人、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等行为可被行政拘留。如果情节严重,可追究刑事责任,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猥亵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查看全文

网络侵权法律问题的探讨

网络侵权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起诉方法。网络侵权由有过错的侵权人承担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未采取必要措施也需承担连带责任。起诉时需收集证据并申请诉前证据保全,可选择被告住所地或侵权行为发生地的法院起诉,提交起诉状、相关证据和委托书。依据《...查看全文

侵害妇女权益的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侵害妇女权益的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 1、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2、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要承担行政处罚的责任; 3、触犯刑法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五十二条 妇女的合法权益...查看全文

探讨侵权责任请求权的相关问题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包括连带责任。依据我国《民法典》相关法条规定,被侵权人可以要求部分或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如果被侵权人死亡,则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如果被侵权人是单位,并发生分立或合并情况,承继权利...查看全文

共同侵权责任承担问题探讨

多人共同犯罪或过失导致损害,构成共同侵权,需承担连带责任。多人分别行为导致同一损害,根据过失大小各自承担赔偿责任。多人共同危险行为造成损害,需承担连带责任,除非能证明不是其行为导致的。...查看全文

探讨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责任(警告、责令停止制作和发行侵权复制品、没收非法所得、没收侵权复制品、没收侵权复制品的制作设备、罚款)和刑事责任(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查看全文

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包括依法处罚和行政处分。其中包括对拒绝录用妇女、违反男女平等原则分配住房和晋职、辞退女职工等行为的处罚,对打击报复的行为进行改正和处分,以及对雇用、容留妇女进行猥亵...查看全文

探讨故意伤害罪责任问题

故意伤害罪的主旨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不同程度的伤害,犯罪者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包括处以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甚至死刑,并且还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侵害女性权益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伤情轻微时,不构成刑事案件,只需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法医鉴定为轻伤或重伤时,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重伤致残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欺诈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问题

合同欺诈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它具有二重性,表面上合法却实质非法。合同欺诈包括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但与合同纠纷不同,其目的是非法占有财产。合同欺诈是严重的违法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和...查看全文

哺乳期妇女的权益与法律问题

哺乳期妇女是否能刑事拘留?可以刑事拘留,但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法律规定,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刑事拘留最长时间为37日,但对于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0日。综合来看,对哺乳期妇女的处理应根...查看全文

短信侵犯他人权益的法律责任问题

短信辱骂他人需根据情况分析法律责任。一般骂人不违法,但多次发送淫秽、恐吓信息干扰他人生活或威胁人身安全,将面临行政处罚。暴力侮辱、捏造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者,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可判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侵犯的对象为他...查看全文

持续侵权问题的探讨

侵权诉讼时效为3年,从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中断情形会重新计算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损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延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查看全文

探讨共同侵权赔偿责任的确界定的问题

共同侵权行为人对受害人的连带责任是指受害人有权向任何一个或数个共同侵权人请求赔偿全部损失,而每个共同侵权人都有义务向受害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已赔偿部分损失的共同侵权人可以免除其他侵权人的赔偿责任。共同侵权连带责任是对受害人的整体...查看全文

探视权侵权赔偿问题探讨

侵犯探视权需承担法律责任,可被拘留和罚款。《民法典》规定,拒绝协助他方探望权者可受法院强制措施。离婚后,父母有探望子女权利,需协商安排,否则法院判决。如探望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望,但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查看全文

探讨责任归属问题

无证驾驶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果没有必然关系,关键在于无证驾驶方在事故中的作用。无证驾驶事故责任划分为:过错导致事故的一方承担全部责任;逃逸、毁灭证据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两方及以上过错的,根据行为和过错程度分别承担主要、同等或次要...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适用问题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侵权行为应当受到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调整。若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并造成损害,则应对其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查看全文

探讨诈骗中的中间人法律责任问题

中间人在诈骗案件中的责任:明知参与诈骗的属于共犯,需承担刑事责任;若无证据证明其不知情,不承担刑事责任但需赔偿民事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涉案金额大者处刑刑罚,特别严重者处长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归属法律问题探讨

交通事故律师费谁承担以及交通事故如何打官司。交通事故案件中,受害人往往需要聘请律师代理出庭,但律师费对受害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法院支持被告承担律师费的请求。打官司需要准备相关证据,包括损害事实、医疗证明、财产证明等。此外,对于...查看全文

有关探望权法律法规问题探讨

本文介绍了探望权的相关内容,包括探望权的主体范围、行使方式及时间、实现方式以及离婚对方不让看孩子的处理方法和探视权开庭时的辩论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有探望权,而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在行使探望权时,应加强法律宣传...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