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车是否触犯刑法?

律师回答
摘要:醉驾属于刑事案件,醉驾受到处罚后会留有案底。醉驾的处罚措施有两种,驾驶普通机动车的将吊销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禁驾五年;驾驶营运车的将吊销驾驶证并禁驾十年。
一、醉驾是否属于刑事案件?
属于刑事案件,构成危险驾驶罪,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
醉酒驾驶机动车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处拘役,并处罚金,最高判处6个月拘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二、醉驾会留有案底吗?
1、一般情况下醉驾一旦被查处就会入刑,判处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而拘役属于刑事处罚的一种,会被记入刑事档案中去。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不会留下案底。
2、醉驾的处罚措施
(1)醉驾一律吊销驾照,5年禁驾。
(2)醉驾驾驶营运机动车吊销驾驶证,10年禁驾并依法追究刑责,判处拘役并处罚金;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3)醉驾被拘役会留案底。拘役就是刑期比较短而已,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6个月以上15年以下的是有期徒刑了。拘役四个月和有期徒刑六个月性质一样的,只是刑期长短不一,导致叫法不一。
醉驾属于刑事案件,醉驾受到处罚之后,会记录到个人的档案中,留有案底,醉驾的处罚措施有两种,驾驶普通机动车的,吊销司机的驾驶证,追究司机的刑事责任,司机五年之内禁止开车;驾驶营运车的,十年之内不能考驾照。
延伸阅读
结语:醉驾属于刑事案件,一旦被查处将入刑,判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作为刑事处罚,会记入刑事档案。醉驾的处罚措施包括吊销驾照、禁驾期限,对于驾驶营运车的还会追究刑责。醉驾行为会留下案底,记录在个人档案中。驾驶普通机动车的禁驾期为5年,驾驶营运车的禁驾期为10年。因此,醉驾行为将对个人的驾驶权产生长期影响。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酒驾触犯刑法吗?

律师分析: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不一定都属于刑事犯罪,需要通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决定。如果每一百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则为酒后驾驶,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如果机动车驾驶人每一百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则为醉酒驾驶,触犯...查看全文

酒驾触犯刑法嘛?

律师解答: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不一定都属于刑事犯罪,需要通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决定。如果每一百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则为酒后驾驶,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如果机动车驾驶人每一百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则为醉酒驾驶,触犯...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致人死亡后逃逸触犯刑法吗

一、醉驾致人死亡并逃逸怎么判      1、醉酒驾驶肇事致人死亡并逃逸,处三年到七年或者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nbs...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醉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根据血液酒精含量划定酒后驾驶标准。醉驾属于危险驾驶罪,依法处以拘役和罚款。造成事故、高血酒精含量、在高速路上驾驶、载客、违反交通法规等情况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此外,逃避检查、曾受处罚等也会导致从重处...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会触犯哪些法律?

饮酒或醉酒驾驶机动车是一项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将被罚款、暂扣或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等处罚措施所约束。若五年内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包括追究刑事责任和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酒后驾驶的危害,...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过失犯罪?

法律解析: 不是。1、单就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本身而言,驾驶员主观上应属于故意。2、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驾驶员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在其主观上没有致人死亡的故意,仍应该属于过失犯罪。另外,如果驾驶员以追求对方死亡为目...查看全文

酒醉驾车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讲述了饮酒过量导致行为人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行为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其中,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对象、客观要件、主要部件和主观要件。同时,酒后伤人...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属于犯罪?

醉酒后袭警无伤的判处:以危险驾驶罪和袭警罪数罪并罚,刑期酌情决定,管制不超过3年,拘役不超过1年,有期徒刑不超过20年,总和刑期不满35年最高不超过25年。...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过失犯罪?

法律分析:不是。1、单就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本身而言,驾驶员主观上应属于故意。2、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驾驶员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在其主观上没有致人死亡的故意,仍应该属于过失犯罪。另外,如果驾驶员以追求对方死...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过失犯罪

法律分析:单纯的醉酒驾车行为不是过失犯罪。构成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但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是过失犯罪。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机动车是否是刑事犯罪

法律分析:醉酒驾驶机动车是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_x0...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罪是否可缓刑?

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交通肇事罪,是否判缓刑需根据具体情节决定。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符合条件的被判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宣告缓刑。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都是刑事犯罪吗

法律解析: 醉驾是刑事犯罪。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法律...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都是刑事犯罪吗?

律师分析: 醉驾是刑事犯罪。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法律...查看全文

酒驾是违法的吗触犯刑法了吗?

酒驾,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不涉及触犯《刑法》,不构成犯罪,但依法应追究公安交通行政责任。...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会被判缓刑?

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会。只要行为人不是累犯,又有悔罪表现,就完全可以适用缓刑,和在何种时期没有关系。 醉驾被判处拘役适用缓刑的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有悔罪表现,...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会被判死刑?

律师分析: 醉酒驾车是不会判死刑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必须被判刑?

醉驾行为将面临刑事处罚和吊销驾照的严厉制裁。如果醉驾导致重大事故、致人伤亡或财产损失,将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则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未造成事故的醉酒驾驶者将被约束至酒醒、吊销驾照,并在一年内无法重新取得。饮酒驾驶...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会被判死刑

法律分析:醉酒驾车不会被判死刑。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醉酒驾车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会被判死刑

法律解析: 醉酒驾车是不会判死刑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