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故意杀人罪中“故意”的内涵与外延

律师回答
摘要: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危害社会,并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态;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并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态。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不同。故意杀人罪中不严格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只要其他条件符合,都可定为故意杀人罪。
一、怎么判断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二、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怎么区分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犯罪中的故意具体又分为了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而对于故意杀人罪来讲,其实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分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也就是说,不管是直接故意哈市间接故意,只要其他条件符合的,那么都是可以定为故意杀人罪的。
延伸阅读
结语: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其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其发生。虽然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有所不同,但对于故意杀人罪来说,只要其他条件符合,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都可以定罪。因此,在对故意杀人罪进行量刑时,需要考虑犯罪动机和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内涵与外延一探究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无名合同是指除了明文规定的十五类合同之外的合同,包括买卖、借款、租赁等合同。无名合同是非典型合同,即法律上尚未确定名称和规则的合同。...查看全文

探究故意杀人罪的构成

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客体要件指侵犯他人生命权,主体要件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主观要件指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客观要件指非法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查看全文

刑法中犯罪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外延

刑法犯罪的意识形态是指行为人对犯罪行为及其社会危害的认识,以及对犯罪基本事实情况和因果关系的认识。行为人无法逃避责任,即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查看全文

探究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素

故意杀人罪的主旨:故意杀人罪侵犯他人生命权,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主观上需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必须有非法的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杀人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关系

间接故意杀人罪要求死亡结果。只有当犯罪主体主观上对可能导致死亡的后果漠视,并且客观上导致受害人死亡,才能构成该罪。对故意杀人的惩罚可以是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解读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涵义

间接故意杀人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但却故意放任这种危害行为的发生,导致他人死亡。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社会危害,并且故意放任这种危害发生的心态。...查看全文

探究故意杀人罪成立所需的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主要要件包括一般主体、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侵犯他人生命权和实施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动机对量刑有重要意义,包括报复、图财、拒捕、义愤等。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涉案情节轻的可判3...查看全文

探究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规定

本文介绍了故意杀人的刑罚和情节轻重对应的关系。根据司法实践,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轻重包括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义愤杀人、激情杀人、受嘱托杀人、帮助他人自杀和生母溺婴等几种情况。对于犯有严重罪行、情节恶劣的故意杀人者,刑罚将包括死刑、无期...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与杀人罪的关系探讨

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结果产生危害,并对此持放任态度的心理态度。有时候,当事人没有直接杀人,而是放任事态的恶化导致被害人失去生命,这就是所谓的间接故意杀人罪。因此,间接故意放...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在法律中的界定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在侵害客体、犯罪目的和构成条件方面有所不同。故意伤害罪侵害他人健康,目的是使其受损,而故意杀人罪侵害他人生命权利。故意伤害未遂不构成罪,而故意杀人未遂构成罪。故意伤害罪的刑罚根据伤害程度而定,主体为一般主体。...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在法律中的界定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伤害罪侵害他人健康,而故意杀人罪侵害他人生命权利;犯罪的目的不同,故意伤害罪无意剥夺他人生命,而故意杀人罪有意剥夺他人生命;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故意伤害未遂不构成罪,而故意杀人未...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如何认定?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这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查看全文

蓄意谋杀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蓄意谋杀和故意杀人罪没有区别。我国并没有蓄意谋杀这个罪名,如果有蓄意谋杀的行为的话,一般会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蓄意谋杀只是故意杀人罪的一种情形。 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有哪些区别 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的客...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刑罚的探讨

故意杀人罪的量刑如下: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情形包括:防卫过当、义愤杀人、激情杀人、受嘱托杀人、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和生母溺婴。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区别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查看全文

论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法律分析: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区别就比较困难:一是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二者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且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二是故意伤害和故意杀...查看全文

探究行为与故意的关系

故意和过失是刑事犯罪中的两个原则,故意是明知结果并希望其发生,过失是知道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或疏忽大意造成。过失犯罪是指预见危害但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的行为。...查看全文

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裁定是审判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处理问题所作的决定,分为书面和口头裁定。书面裁定需出具裁定书,明确结果和理由,由审判人员署名并加盖印章。口头裁定需记录在笔录中。...查看全文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职责与责任的区别在于,责任是个体在社会道德上应尽的义务,而职责是在特定岗位上需要履行的工作职能。责任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义务,而职责则是对任职者在岗位上的职能要求。责任意味着尽职尽责,而职责则是为组织履行工作使命所...查看全文

探究故意与过失犯罪本质

过失犯罪是一种可能危害社会的错误行为,其主观意图与故意犯罪有明显区别。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结果时才被视为犯罪,刑法对其规定的法定刑较低。过失犯罪要求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既不追求也不放任,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小得多。刑法以处罚故...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