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未成年人能被起诉,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就可以受理。诉讼权利的主体没有行为能力的限制,但诉讼行为的主体需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作为原告和被告是属于诉讼权利范畴的,因为其承担主体无行为能力限制,所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当然可以作为此权利主体。
2:未成年人是完全可以作为原告或被告的,他们本人并不能进行诉讼行为,应当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从事诉讼行为。
3: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者。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上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属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适用于追诉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
4: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有以下特征:生理变化明显;心理上进入了由幼稚转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具有半儿童、半成年人的特点;独立意识提升,自尊心较强。
5: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很难遵守社会规范,甚至蔑视法律,易感情冲动,缺乏自控能力,因而走向犯罪道路。其犯罪动机简单,犯罪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犯罪的个性心理尚未定型,教育改造的有利因素比成年人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第一百二十条 采取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必须由人民法院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采取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财产追索债务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予以拘留、罚款。
2: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