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职务犯罪的罪名主要包括贪污贿赂、渎职和侵犯公民权利等三类罪名。其中贪污贿赂犯罪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罪名;渎职犯罪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罪名;侵犯公民权利犯罪包括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罪名。
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关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贪污贿赂犯罪,具体包括的罪名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二、渎职犯罪,具体包括的罪名有: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私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私密罪,枉法追诉、裁判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放纵走私罪,商检徇私舞弊罪,商检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的罪名有: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报复陷害罪,破坏选举罪。
延伸阅读
结语: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职务犯罪的罪名主要分为贪污贿赂、渎职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三类。其中包括贪污罪、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等多个具体罪名。这些罪名涉及到财产犯罪、职务滥用、违法行为等方面,依法应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九十三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 第二条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检察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检察官的职业尊严和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
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实施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威胁恐吓、滋事骚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从严惩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累犯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累犯条件: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除过失犯罪和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外,应从重处罚。假释后的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职务犯罪的特征有:(1)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2)主观要件为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3)客体为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4)客观要件为利...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新特点是什么

职务犯罪的新特点是什么 (一)犯罪主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不断增强。职务犯罪是一种特定身份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正是因为这种主体的特定性带来了犯罪分子的“自我保护”功能。犯罪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执行职务的身份进行...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特点是些什么

职务犯罪的特征有:(1)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2)主观要件为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3)客体为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4)客观要件为利...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特点有什么

职务犯罪的特点如下:1、案件发生地广,涉及各个领域。涉案范围扩大,行业增多,职务犯罪涉及社会管理及相关行业各个领域,腐败案件占百分之九十以上;2、发案人数呈上升趋势,大案要案增多;3、窝案,串案...查看全文

流氓罪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修订的刑法取消了原有的流氓罪,并将其分解为多个独立的罪名,包括强制猥亵罪、猥亵儿童罪、聚众淫乱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根据新规定,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从事其他流氓活动且情节恶劣的,将被处以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查看全文

侮辱罪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严重行为,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侮辱行为可以通过暴力、言语或文字进行,必须是公然的且情节严重。犯罪对象为自然人,而非单位。本罪...查看全文

抢劫罪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抢夺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构成抢劫罪。根据刑法第263条,抢劫公私财物者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满足特定情形,刑罚可...查看全文

非职务类违法犯罪的定义与特点

非职务犯罪行为的罪名数不胜数,难以一一列举,只要不是职务犯罪的,就属于非职务犯罪行为。职务便利类犯罪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挪用等行为;滥用职权类犯罪是以违规的越权行为为特征;疏于职务类犯罪是指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国有...查看全文

采砂职务犯罪特点是什么

法律解析: 与“长江”紧密相关;涉及的部门、行业相对集中;犯罪行为交织、罪名复合情况突出;围猎手段明显;目的非法性强;涉案数额普遍较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职务犯罪的概念是指指国家工作人员和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特点有:主体多元性、主观过错等等。...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律师分析: 职务犯罪的概念是指指国家工作人员和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特点有:主体多元性、主观过...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的概念是指指国家工作人员和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特点有:主体多元性、...查看全文

特许经营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商业特许经营的特征包括特许人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将其所拥有的经营资源以合同形式授权给受许人使用,受许人的经营模式必须按照特许人规定的统一标准运作,受许人需要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受许人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特许经营权不能作为出资...查看全文

缓刑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缓刑是指在定罪之前对犯罪分子暂缓执行刑罚,给予一段时间的宽限期。缓刑与实刑的区别在于缓刑是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而实刑是实际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定期到指定的地方报到,否则缓刑可以被撤销并执行剩余的刑期。...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的犯罪特点是什么

法律解析: 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的犯罪特点是: 1.发案点多面广,涉及各个领域; 2.发案数呈上升趋势,大案要案增多; 3.窝案、串案犯罪形态显著; 4.涉案人员中,具有领导职务的人员多起重要作用; 5.职务犯罪的影响及危害严重。 ...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的犯罪特点是什么?

律师分析: 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的犯罪特点是: 1.发案点多面广,涉及各个领域; 2.发案数呈上升趋势,大案要案增多; 3.窝案、串案犯罪形态显著; 4.涉案人员中,具有领导职务的人员多起重要作用; 5.职务犯罪的影响及危害严重。 ...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的特点不包含什么?

律师分析: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划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贪污受贿多 职务犯罪种类多表现为贪污罪和受贿罪。其次是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 2、涉及领域广 权...查看全文

绑架罪的法律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绑架他人或作为人质,即使未勒索到财物也构成犯罪,处罚重,同时偷盗婴幼儿也属于该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查看全文

公款挪用罪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的特点及法律依据:挪用公款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非法且准备归还,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或超过三个月未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巨大不退还处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