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父母切断联系并获得自由

律师回答
摘要:父母子女关系不可彻底断绝,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义务。分户不等于断绝关系,亲生父母子女关系无法通过协议解除,只有收养关系可通过法律程序解除。
一、如何才能和父母彻底断绝联系
1、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和亲生父母彻底断绝联系。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3、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4、这些都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不能由自然人协议解除。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分户是断绝关系吗
1、分户不是断绝关系。在法律上断绝父子关系是不成立的,也不受法律支持。
2、父子关系是两种,一是亲生子,二是收养子,亲生子是血亲,谁也无法解除,收养子可以解除养父子关系。姓氏是可以改的,因为法律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3、户口可以自行选择分开还是不分开。
4、亲生父母子女关系是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形成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和养父母子女关系都是通过实施一定的行为而形成的一种法律拟制身份关系,因而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予以解除。
5、但亲生父母子女关系并非通过法律拟制产生,因此不能通过当事人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解除。
(1)亲子之间签订的解除亲子关系的协议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即使签订了类似协议,该尽的抚养义务或赡养义务还是要尽的。
(2)亲生父女如果签下断绝关系协议书后,也没有法律效力。
6、收养形成的父母子女关系可以按照一定得程序予以解除。
延伸阅读
结语:无论是亲生父母还是收养父母,父子关系都是一种法律拟制的身份关系,不能通过自愿协议或法院判决解除。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分户不等于断绝关系,户口可以选择分开或不分开。因此,彻底断绝与父母的联系是不可行的,而应该以法律规定的义务为基础,保持适当的联系和互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六条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八条 被监护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除对被监护人实施故意犯罪的外,确有悔改表现的,经其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的前提下,视情况恢复其监护人资格,人民法院指定的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监护关系同时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护关系终止:
(一)被监护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
(三)被监护人或者监护人死亡;
(四)人民法院认定监护关系终止的其他情形。
监护关系终止后,被监护人仍然需要监护的,应当依法另行确定监护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逐渐与父母断绝联系?

根据我国法律,目前没有规定允许子女与父母脱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天然联系不能被解除,但可以通过合法收养的方式使这种联系消失。当子女被他人合法收养后,他们将不再与亲生父母有任何联系,亲生父母也不再需要抚养孩子,而孩子则需要赡养养父...查看全文

父母自愿与子女断绝联系

血缘关系是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或协议解除的,即使是在父母离婚的情况下。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属关系是基于血缘形成的,只能因死亡而消失。因此,不可以通过协议断绝父母子女关系。...查看全文

父母如何赠与合同并获得公证?

父母赠与合同不一定需要公证,但公证赠与合同有更强的证明力。赠与合同需满足主体适格、真实有效的意思表示、合法内容和合法形式。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赠与人负有交付财产的义务,受赠人无义务。赠与合同属于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查看全文

父母如何避免与子女断绝联系?

亲生父母与子女关系无法改变,我国法律不支持断绝这种关系。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子女有权要求抚养费,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父母有权要求赡养费。...查看全文

切断父子或母子的联系是否可行?

断绝父子或母子关系的行为在法律上无效,无论是基于血缘关系还是继父子、养父子关系。仅想变更户口本上的登记,可通过分户的方式实现。发表脱离父母子女关系的声明无法得到法律承认,也不影响血亲关系产生的继承权。因此,“脱离父子关系”的行为不...查看全文

父子关系如何彻底切断

父子关系不能断绝,但子女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变更抚养权。变更抚养权的条件包括一方患病或伤残、不履行抚养义务或虐待子女、子女愿意与另一方生活且对方有抚养能力,以及其他正当理由。离婚后,应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抚养权归属,可通过多照顾孩...查看全文

如何断绝与父子之间的联系

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解除有两种方式: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协议解除需要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如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关系恶化且无法共同生活,则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不成的,则起诉至法院。养子女未成年之前,不可以诉讼解...查看全文

如何才能和父母彻底断绝联系

法律分析:一、如何才能和父母彻底断绝联系1、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和亲生父母彻底断绝联系。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3、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4、...查看全文

如何在我国快速离婚并获得自由?

如何快速离婚及离婚的两种途径。1、采用协商离婚或诉讼离婚简易程序,尽量在法院调解时达成一致协议。2、诉讼离婚时间较短,但需注意感情不和不足以起诉离婚,最好在调解时达成一致。3、离婚依据为《民法典》第1076条。离婚途径包括协议离婚...查看全文

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否断绝联系?

父母与子女关系基于血缘,不可断绝,受法律保护。父母需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需赡养父母。成年子女无收入但配偶有,仍需赡养;父母不能抚养子女,子女成年后仍需赡养;父母取消继承权,子女仍需赡养;子女放弃财产继承权无影响赡养义务;父母再...查看全文

在中国如何与父母断绝关系

想要与亲生父母断绝关系,只有被其他人合法收养才能实现,这样法律上才会认可与亲属的关系解除。现行法律无其他方法可行。...查看全文

如何与父母断绝来往并迁出户籍?

法律上不能断绝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但可以通过户口分户来实现分离。血缘关系无法解除,父母有抚养义务,子女有赡养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公民迁出户口管辖区需办理迁出手续,包括农村迁往城市和边防地区。...查看全文

如何合法地终止与父母的联系

父母子女间的法律关系及因此产生的权利义务不能断绝,但可通过其他途径协调。继父继母有权断绝父子关系,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和教育义务。当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将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情况判决。...查看全文

养父母与养子间如何断绝关系

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可以通过协议解除,但养子女需同意。如养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侵害养子女权益,送养人可要求解除收养关系。若双方无法达成解除协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养父母与养子间如何断绝关系

收养人与送养人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但养子女八周岁以上需征得同意。如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送养人可要求解除关系。若无法协议解除,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父母如何决定与子女断绝关系?

自然血亲关系无法解除,但法律允许解除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时,可协议解除收养关系;若无法达成协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父母与子女:如何看待断绝关系?

亲生子女不能断绝关系,即使签订断绝关系协议也无效。父母与子女关系是天生且受法律保护的,抚养义务和继承权不会因断绝关系而免除。断绝关系后,继承权仍然存在,但某些行为可能导致丧失继承权。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应包括双方身份情况、事实与理由,...查看全文

切断父子或母子关系是否可行?

亲生父子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法律上不可解除,但收养关系可以消除亲生父子关系。继父子关系可以通过明示解除来断绝。养父子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近亲属的权利义务关系消失。...查看全文

如何断绝养父母关系

收养关系可通过协议解除或法定解除。协议解除需双方协商并登记;协商不成则通过法院解除。...查看全文

如何断绝养父母关系

法律分析: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 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