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

律师回答

一、民事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

虽然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都设有一定的期间,且经过一定的期间都会对当事人发生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

1、二者性质不同。

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即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系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诉讼实效是诉之有理由的要件,即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的前提。诉讼时效属于民事实体法律制度,规定在《民法典》中。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二者立法目的不同。

《行政诉讼法》中之所以设立起诉期限,在于督促相对人尽快行使权利,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效率,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如果允许相对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行政行为申请救济,势必使行政行为一直处于被质疑和否定的状态,既影响了行政效率,又将给行政管理秩序带来混乱。民事实体法中规定诉讼时效,其目的在于经过法定期间使原权利人丧失权利,使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合法化,有利于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稳定。

3、二者的起算时间不同。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其采取的是客观行为的标准,强调“行为”;而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以当事人主观感知权利被侵害为标准,强调“权利”。

4、二者的期间有无变化不同。

起诉期限是一个固定期间,不存在中止、中断的情形。除非有正当事由,并由人民法院决定,才可以对被耽误的法定期限予以延长。而诉讼时效属于可变期间,只要具有法定事由,便可将其中止、中断和延长。

5、人民法院对二者超过法定期间的处理方式不同。

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审查起诉期限。相对人超过起诉期限起诉的,人民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受理后发现超过起诉期限的,裁定驳回起诉,即相对人丧失了起诉权。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而且,它不是民事诉讼起诉的法定条件,当事人并不丧失起诉权。经人民法院审理超过诉讼时效的,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即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对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概念不甚了解,将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称之为“行政诉讼时效”或“起诉时效”,将其等同于民事诉讼时效,造成了二者在适用范围上的混乱,此时我们是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民事诉讼法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区别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都设有一定的期间,且经过一定的期间都会对当事人发生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

1、二者性质不同。

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即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系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诉讼实效是诉之有理由的要件,即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的前提。诉讼时效属于民事实体法律制度,规定在《民法典》中。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二者立法目的不同。

《行政诉讼法》中之所以设立起诉期限,在于督促相对人尽快行使权利,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效率,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如果允许相对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行政行为申请救济,势必使行政行为一直处于被质疑和否定的状态,既影响了行政效率,又将给行政管理秩序带来混乱。民事实体法中规定诉讼时效,其目的在于经过法定期间使原权利人丧失权利,使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合法化,有利于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稳定。

3、二者的起算时间不同。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其采取的是客观行为的标准,强调“行为”;而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以当事人主观感知权利被侵害为标准,强调“权利”。

4、二者的期间有无变化不同。

起诉期限是一个固定期间,不存在中止、中断的情形。除非有正当事由,并由人民法院决定,才可以对被耽误的法定期限予以延长。而诉讼时效属于可变期间,只要具有法定事由,便可将其中止、中断和延长。

5、人民法院对二者超过法定期间的处理方式不同。

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审查起诉期限。相对人超过起诉期限起诉的,人民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受理后发现超过起诉期限的,裁定驳回起诉,即相对人丧失了起诉权。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而且,它不是民事诉讼起诉的法定条件,当事人并不丧失起诉权。经人民法院审理超过诉讼时效的,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即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对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概念不甚了解,将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称之为“行政诉讼时效”或“起诉时效”,将其等同于民事诉讼时效,造成了二者在适用范围上的混乱,此时我们是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民事诉讼法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区别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民事诉讼追加被告的法律规定包括什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条

法定代理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35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从上述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把是否必要共同诉讼作为追加当事人的标准。

根据诉讼标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种类,共同诉讼可以分为必要的共同诉讼与普通的共同诉讼。必要的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在共同诉讼中,共同起诉讼或共同应诉的人,叫做共同诉讼人。

(一)原告申请追加被告

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启动诉讼程序时列谁为被告是原告的权利。诉讼中,原告也可以申请追加被告,其实质是基于程序法所赋予当事人的追加申请权。对于原告的申请,人民法院对追加的被告是否符合必要共同诉讼的条件进行审查,分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1.如果追加的被告符合必要共同被告条件,法院应当裁定追加并通知其他当事人。

2.在追加的被告不符合必要共同被告条件但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形下,法院应当驳回追加被告的申请,告知原告可另案起诉。驳回原告追加被告申请的本质是追加的被告不符合必要共同诉讼的条件,不能够参加到已经存在的诉讼中来,法律后果是法院对未追加以前原告已经存在之诉依法予以审理并最终作出实体判决。

(二)被告申请追加共同被告

被告有权申请追加共同被告。对此,人民法院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

1.是否必要的共同诉讼。我国《民法典》规定共同所有、共同继承、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共同侵权、合伙制度等,决定民事诉讼可能产生必要的共同诉讼。必须是必要的共同诉讼遗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没有权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与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也只能列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于法律赋予原告选择确定被告的诉讼权利,那么诉谁、不诉谁应当尊重原告的意见。对于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认定确属必要的共同诉讼遗漏了当事人的,应当行使法官释明权,告知原告并征求其意见。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准许;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鉴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列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事案件的纠纷数量也是在不断的上升的,此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的民事诉讼过程中,将每个被告同时列为诉讼对象是很有必要的,同样,被告在追加第三人的同时,也有利于自己方面的相关证据的提供,保护自己的权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与起诉期限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概念。起诉期限规定了审理案件的最长期限,简易程序为三个月,普通程序为六个月。普通程序案件应在立案后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可延长六个月,再延长需上级批准。而诉讼时效规定了民事诉讼的起诉时限为三...查看全文

提起诉讼期限和诉讼时效?

律师解答: 1.二者性质不同。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即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系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诉讼实效是诉之有理由的要件,即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的前提。诉讼时效属于民事实体法律制度,规定在民...查看全文

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有什么区别 起诉期限是行政诉讼中的名词,诉讼时效是民事诉讼中的名词。两种时间间隔的规定虽然都有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惩罚“权利的睡眠者”的作用,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1.二者性质不同。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查看全文

诉讼期限和诉讼时效

从处理方式上看,一旦超过诉讼期限,起诉请求将不会再被法院受理;而诉讼时效届满后依旧可以起诉。诉讼期限是合法的要件,即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系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诉讼实效是诉之有理由的要件,即原告的诉讼...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追诉时效期限

法律分析: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查看全文

行政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行政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关系到起诉是否能被法院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具体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起诉可以由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法定期限。...查看全文

行政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 行政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关系到起诉是否能被法院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具体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起诉可以由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法定期限。   ...查看全文

行政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

行政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关系到起诉是否能被法院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具体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起诉可以由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法定期限。   诉讼时效,是...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期限和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 1、性质不同 起诉期限: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即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系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诉讼实效是诉之有理由的要件,即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的前提。 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属于民事实体...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起诉时效期限如何计算?

起诉时效需根据具体情况计算,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从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起算,约定有履行期限的债权从清偿期限届满起算。一般民事纠纷时效为三年,但身体受伤赔偿、质量不合格商品等纠纷时效为一年。起诉需提供起诉书、证据材料、原告身份证和被告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的期限

概括文章主旨: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审查、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和宣判等步骤。追究违约责任是否超过诉讼时效要看追究违约责任的时间。...查看全文

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区别?

律师分析: 1、二者性质不同。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即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系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诉讼实效是诉之有理由的要件,即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的前提。2、二者立法目的不同。 行政诉讼法中...查看全文

诉讼时间限制和起诉时效

诉讼期限和诉讼时效的区别在于性质、立法目的和法院处理方式。诉讼期限是起诉被法院受理的法定条件,超过期限将不再受理;而诉讼时效届满后仍可起诉。诉讼期限以客观行为为标准,诉讼时效以当事人主观感知权利被侵害为标准。诉讼时效是法律事实,能...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期

最长民事诉讼时效是多少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诉讼的最长时效是二十年,如果诉讼时效超过二十年的,在特殊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适当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_x000D_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起诉期?

律师分析: 我国法律规定了三种诉讼时效期间:(一)普通诉讼时效:指除特别规定外,在一般情况下,法律对受到侵害的民事权利予以保护所适用的诉讼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而,...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时效和起诉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时效和起诉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在六个月内起诉;如果是对复议决定不服再起诉的,应在十五日内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起算

法院的裁判送达后次日起算。当事人各自接受裁判的,从各自的起算日开始;必要共同诉讼中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应以最后一个收到裁判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来计算;普通的共同诉讼中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限的计算,与一般诉讼中上诉期限的计算方法相同...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起诉期限是多长?

民事纠纷起诉时效为3年,从知晓权益受损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制度旨在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易成本。起诉是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行为,需要递交起诉状,并包括相关身份信息、纠纷及诉求、证据等。法院应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要拖延起诉,以免...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起算?

律师分析: 法院的裁判送达后次日起算。当事人各自接受裁判的,从各自的起算日开始;必要共同诉讼中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应以最后一个收到裁判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来计算;普通的共同诉讼中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限的计算,与一般诉讼中上诉期限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