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审查是否会被判处拘役?

律师回答
摘要:取保候审的条件和申请主体:取保候审适用于罪刑较轻、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患有严重疾病或怀孕哺乳的犯罪嫌疑人;申请主体包括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取保候审可以判拘役,取保候审的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刑较轻,没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且没有逮捕必要时,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的,诸如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取保候审。
4、依法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具有此种情形,在逮捕前发现的,就不能决定逮捕;在逮捕后发现的,则应变更强制措施,改用取保候审方法。
5、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这是指就被拘留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缺乏证明其有犯罪事实的足够证据,在拘留的法定期限内不能收集到相应证据,而需继续收集证据的情形。
6、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起诉、一审、二审的办案期限内不能结案,采用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险性的。
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
对于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即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明文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这是一项授权性规定,也是一项排他性规定,这一规定即将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授予给了已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从事某种行为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则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条件,取保候审是一种针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手段。当犯罪嫌疑人罪刑较轻,但存在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可能性时,取保候审可以避免逮捕。对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嫌疑人,在不引发社会危险的情况下,取保候审也是一种选择。此外,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的人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申请主体包括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这些规定为保障诉讼公正和人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八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以及提请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依法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一百零二条 被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本规定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规定,但在取保候审期间涉嫌重新故意犯罪被立案侦查的,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暂扣其交纳的保证金,待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根据有关判决作出处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被判拘役后是否可以保释?

取保候审与拘役是不同的,前者是在判决前采取的强制措施,后者是判决后的刑罚。拘役是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每月可回家一至两天,也可获得劳动报酬。...查看全文

被判处拘役的是否适用假释

法律分析:被判处拘役的不适用假释,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罪犯被判拘役能否保释

罪犯被判拘役不能取保候审,在我国并没有保释的说法,刑法中与其类似的规定是取保候审,这一般是发生在刑事案件判决之前,而拘役在属于刑事处罚中的一种,自然在宣判之后就会确定判处拘役。因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是不能适用取保候审的。...查看全文

保释候审是否会被拘留?

取保候审是检察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出庭作保证的强制措施,不会被拘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查看全文

保释候审是否会被拘留

取保候审不一定会被拘留,但期间需遵守规定。取保后是否判缓刑视犯罪情况而定。撤案需根据进一步侦查决定,若无犯罪事实、情节轻微或追诉时效等情形。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撤案的情形包括无犯罪事实、轻微情节、已过追诉...查看全文

因赌博被判拘役是否能保释

法律分析:因赌博被判拘役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就能保释。对应当逮捕的人犯,如发现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及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罪行较轻的人,即可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取保候审是相关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不羁押的处...查看全文

保释审查是否被判无罪?

取保候审根据法律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将判有罪,案件证据不足的将判无罪。被取保候审的人需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居住地,批准前需征得决定机关同意。...查看全文

保释审查是否被判有罪?

取保候审与是否被判刑无必然联系,法院判刑取决于证据是否充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法院根据已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有罪、无罪或证据不足的判决。...查看全文

判处拘役能否缓刑保释

判处拘役可以缓刑保释。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18岁以下的人、孕妇和75岁以上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悔罪;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查看全文

被判拘役是否适用假释

法律分析: 被判拘役不适用假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被判拘役是否适用假释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被判拘役不适用假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酒驾被判刑,拘役是否可以保释?

酒驾被判刑拘役不可保释。保释适用于未被判刑的犯罪嫌疑人,拘役是刑罚结果,不适用保释。保释程序通常在诉讼阶段结束后进行,官员有权批准保释。保释裁定需明确条件和违规处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不超过6个月。期间不得中断侦...查看全文

侮辱罪是否会被判处拘役?

侮辱罪是有可能判处拘役的,但也有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体判什么刑罚,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而定。根据法律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查看全文

拘役是否可保释?

拘役不能保释,拘役与有期徒刑的区别在于适用对象、执行场所、期限、待遇和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拘役已被判刑,不适用于取保候审。有期徒刑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刑期较长,需在监狱或劳改场所执行,并参加劳动和教育...查看全文

4个月拘役后,能否被判保释?

拘役4个月无法申请保释,取保候审需符合条件。拘役犯罪分子不可申请取保候审,只有在侦查期间适用。已判决服刑者可申请保外就医。取保候审不适用于所有情况,需满足特定条件。...查看全文

拘役4个月后能否被判保释?

拘役犯罪分子不能保释,但已判刑的可以申请保外就医。取保候审适用条件包括判处管制、拘役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妇女等。保外就医条件包括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罪犯,以及年老多病、身体残...查看全文

罪犯被判拘役是否能够获得保释?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罪犯不能被保释,但与保释类似的规定在《刑法》中被称为取保候审。相关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应在法院宣判前,法院宣判后应对犯人执行刑罚。根据《刑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第四十四条...查看全文

醉驾拘役是否可以被保释?

醉驾保释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羁押期满但案件未结的。...查看全文

被判处拘役是否会影响公职?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判处拘役或缓刑后的工作和工资问题,根据人事部通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可以安排一定的技术工作。如果悔改表现好,缓刑考验期满后可以重新分配正式工作和确定职务和工资等级;如果表现不好,则会被开除。被判处拘役期...查看全文

被判处拘役是否会构成累犯

法律分析:被判处拘役不会构成累犯。前罪和后罪必须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