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提出家暴离婚,要求分割财产几何?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财产分割原则是照顾无过错方。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要求过错方向无过错方支付赔偿。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根据实际需要、父母负担能力和生活水平确定。离婚后一方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子女抚育费一般为月总收入的20%至30%。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婚前财产转化为共同财产、家庭生活债务、生产经营债务、治病债务、抚养子女债务、赡养老人债务、教育费用债务和社交费用债务。
离婚财产分割时,参照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分割财产。过错是指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所谓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在离婚诉讼中,因过错方的行为导致夫妻离婚时,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给予民事赔偿的法律制度。
离婚赔偿法律规定: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应该给多少
(一)给付子女抚育费的数额,一般为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参照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为标准,由父母双方协议确定。不能达成协议的,由法院依据上述原则判决。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依照双方约定确定,没有约定的到子女有能力独立生活为止。
(二)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节录)第7条,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哪些
(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二)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三)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四)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五)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六)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七)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八)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延伸阅读
结语:离婚财产分割原则是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财产分割。过错包括重婚、同居他人、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行为。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在离婚诉讼中,过错方应向无过错方提供民事赔偿。对于离婚后子女的抚养费,一般应为月总收入的20%至30%。离婚后一方抚养子女时,另一方应承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婚前借款购置的财产、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民事权利第一百一十九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法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六十七条法人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法人分立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分立后的法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百零七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婚男子指责女方家暴,要求分割财产

夫妻在离婚时,关于因一方向另一方出轨而导致的财产分割问题,通常可以由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出轨方同意不离婚或只少分一些财产,则可以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达成协议离婚。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则需要双方到法院进行诉讼。通常来说,即使是诉讼离婚,法...查看全文

家庭暴力女方提出离婚财产分割要怎么进行

女方要求离婚分财产,按平均分原则,但可要求损害赔偿,不会因家庭暴力而影响财产分割程序。...查看全文

女方提出离婚还能要求分割财产吗

提出离婚可以分割财产。法律并未规定提出离婚的一方不能分割财产。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配,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以书面形式约定婚姻关系存...查看全文

女方先提出离婚,财产如何分割离婚财产分割

法律分析:1、分割方式有协议分割和判决分割。2、协议分割指双方自己决定如何分割,可以自愿签署分割协议。3、判决分割指由法院判决如何分割,具有法律效力。4、分割原则:一般情况下夫妻财产一人一半,一般会...查看全文

女方先提出离婚,财产如何分割离婚财产分割

法律分析:1、分割方式有协议分割和判决分割。2、协议分割指双方自己决定如何分割,可以自愿签署分割协议。3、判决分割指由法院判决如何分割,具有法律效力。4、分割原则:一般情况下夫妻财产一人一半,一般会...查看全文

女方提出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法律分析:女方提出离婚财产一般由夫妻自行协商分割。若夫妻无法就财产分割进行协商的,则个人专有的财产不得分割,共同财产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女方提出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女方提出离婚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一、离婚协商不成怎么处理...查看全文

女方提出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离婚时财产分割先协商,不成再由法院判决。法院会依据情况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查看全文

女方提出离婚财产分割

女方提出离婚有财产分割。提出离婚与财产分割并无直接联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时,一方个人财产不予分割,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查看全文

离婚财产如何分配,女方提出要求

离婚财产分割应遵循男女平等、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照顾无过错方、公平原则,并尊重当事人意愿。夫妻双方应及时考虑财产处理问题,通过和平协商达成一致,避免困难和纠纷。在财产分割协议中,应避免无效约定,如财产归子女、未变更产权、净身出户等...查看全文

离婚一方提出要求分割财产,如何办

离婚后双方可以协商分割财产,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是均等分割,但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如果夫妻以书面形式约定了财产归属,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查看全文

女方出轨,男方要求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女方出轨,双方可以就离婚财产分割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进行诉讼离婚,法院一般也会支持无过错方的诉求,根据实际情况少分或者不分财产给过错方。如果是因为出轨而导致离婚并且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出轨行为那就属于过错方此时财产的分配可以偏向于无...查看全文

女方离婚如何要求财产分割

法律分析:女方离婚财产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属于男女双方的共有财产才能分割。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女方离婚如何要求财产分割

法律分析:女方离婚财产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属于男女双方的共有财产才能分割。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女方离婚如何要求财产分割?

律师分析: 女方离婚财产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属于男女双方的共有财产才能分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查看全文

女方离婚如何要求财产分割

法律解析: 女方离婚财产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属于男女双方的共有财产才能分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查看全文

女方离婚如何要求财产分割

法律解析: 女方离婚财产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属于男女双方的共有财产才能分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查看全文

女方先提出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不管谁先提出离婚,如达成离婚协议,则按协议来处理。如不能达成协议,则可向法院起诉离婚。如男方没有法定过错,则一般第一次起诉法院不会判离。如果判离,在财产方面:存款,车和房子不管是在谁的名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由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查看全文

男方家暴女方提出离婚财产怎样分配

法律分析:因为家庭暴力而向法院提起离婚的,在财产分割时法院会照顾无过错方,无过错方会多分,过错方会少分,并且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查看全文

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法律分析:1、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财产分割如下:夫妻共同财产一般按照一人一半的原则平均分配,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判决。如果女方提出男方有家暴并有确切证据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法院应予以支持。 2、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