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虚假宣传罪立案标准的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虚假宣传罪的立案标准包括违法所得数额、经济损失和突发事件防控等方面;虚假宣传是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虚假信息导致误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广告经营者应承担停止违法行为、罚款、吊销执照等责任,构成犯罪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一、虚假宣传罪立案标准
1、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2、给单个消费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或者给多个消费者造成累计20万元以上的;3、以突发事件防控为名,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致使多人上当受骗,违法所得数额3万元以上。
二、虚假宣传的含义是什么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虚假宣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2018年5—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网信办、邮政局等八部门将联合开展2018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重点打击网络侵权假冒、刷单炒信、虚假宣传、虚假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
三、广告经营者虚假宣传有什么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广告法第55条规定的罚款,指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且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虚假宣传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将面临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的处罚。罚款金额将根据广告费用的三倍至五倍进行计算,严重情节下可达十倍。同时,对于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其他严重情节的广告经营者,还可能面临吊销营业执照、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等更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广告经营者有责任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宣传,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二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监督检查部门作出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二章 广告内容准则 第二十四条 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
(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虚假宣传罪立案标准

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侦查:1、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2、给单个消费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或者给多个消费者造成累计20万元以上的;3、以突发事件防控为名,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致使多人上当受骗,违法所得数额3万元以...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罪案件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明确虚假广告案的立案追诉标准,包括违法所得数额、经济损失数额、假借突发事件等情形,以及行政处罚次数和人身伤残等严重情节。...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罪立案标准简介

违法所得数额大于10万元、给消费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万元或多个消费者累计超过20万元、以突发事件防控为名进行虚假宣传导致多人上当受骗且违法所得超过3万元、在两年内因虚假宣传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后再次进行虚假宣传、造成人身残疾或...查看全文

商家虚假宣传涉及哪些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对于虚假宣传行为,监督检查部门可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20万至10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罚款可达100万元至200万元,并可吊销营业执照。...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侦查:1、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2、给单个消费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或者给多个消费者造成累计20万元以上的;3、以突发事件防控为名,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致使多人上当受骗,违法所得数额3万元...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的法律规定

虚假宣传是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于发布虚假广告或进行虚假宣传的经营者,监督检查部门可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罚款金额在二十万元至...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六十七、虚假广告案(刑法第222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查看全文

刑法中涉及虚假发票罪的规定与立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虚假发票罪的立案标准为虚开发票一百份以上或者虚开金额累计在四十万元以上,虚假广告罪的立案标准为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或者造成人身伤残或其他...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涉及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虚假宣传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及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虚假广告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广告主应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可被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消除影响,并处罚款;广告经营者则需没收广告费用及罚款。消费者如无法联系到广告...查看全文

涉及虚假宣传怎么办?

律师分析: 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法...查看全文

虚假鉴定罪立案标准及法律适用

虚假鉴定罪立案标准:1.伪证可导致他人受刑罚或轻罪重判;2.伪证可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或轻判;3.伪证可导致冤假错案;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销毁、隐匿罪证或制造伪证;5.伪证可导致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6.伪证可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犯...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虚假宣传赔偿标准是什么?

商家虚假宣传存在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的认定标准

虚假宣传认定的原则包括主体、行为、结果和主观方面。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他们通过虚假广告或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这种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具有社会危害性。在主观方面,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对虚假广告负...查看全文

被人投诉涉及虚假宣传

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的法律规范及处罚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虚假宣传的法律规定是:若有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以此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虚假宣传的法律规定是...查看全文

虚假宣传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规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和第二十四条,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监督检查部门可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破坏性主要包括危害公平竞争、阻碍技术进步和损害其他...查看全文

2021虚假宣传赔偿标准,2021虚假宣传处罚标准

2021虚假宣传赔偿标准,2021虚假宣传处罚标准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查看全文

2021虚假宣传赔偿标准,2021虚假宣传处罚标准

注册安保服务公司的流程是怎样的 具体的流程如下:1、申请,申请人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交申请书以及相关材料。2、审核,受理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罪立案标准及法律适用

虚假诉讼罪立案标准的简要分析: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权益。该罪是结果犯,需同时具备捏造事实提起诉讼的行为和妨害司法秩序或侵犯他人权益的后果。判断是否达到这一结果的情形包括:采取保全措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