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的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一、民事诉讼自认是什么意思?

自认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事实的承认。它分为诉讼中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中国证据法中所说的自认是在诉讼过程中的自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规定:自认必须发生在诉讼过程中;自认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的承认;自认必须是明确表示的;自认必须具有合法性。该条明确规范了自认制度,已构建起我国自认制度的框架。由于学者认识个性的差异,同一概念也有不同的认识,关于自认也是如此。

二、民事诉讼自认的效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自认对当事人的效力。对于作出自认的当事人而言,需要承担因承认于已不利事实而带来的法律后果,而且自认一旦作出,除非法定原因,不得撤销,同时也不能提出与自认事实相反的主张。实际上自认也就成为证据的第五种类型——当事人的陈述。对于对方当事人而言,自认则免除了其对该事实的举证责任。因为,自已提出的对对方不利的事实已经得到了对方的承认,对于双方当事人不存在争议的事实,无需举证

(二)自认对法院的效力。自认的效力不仅约束当事人,而且对法院也有约束力。法院在作出判决时必须受到当事人自认事实的约束。法院在适用法律时,应当以当事人自认的事实为基础,法院没有必要对双方一致认定的事实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而且也不得作出与该自认事实相反的认定。自认对法院的效力不仅拘束一审法院,而且对二审法院也具有约束力。法院在一审中以当事人承认的事实为依据作出判决后,承认该事实的当事人在第二审中,不能在无正当理由时以证据推翻承认,二审法院仍然应当以一审承认事实为依据作出裁判。

三、民事诉讼自认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一)有助于促进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从诉讼模式的角度看,自认制度的模式环境应当是当事人主导的诉讼模式,即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中国目前的诉讼体制环境还不是自认制度所要求的制度环境,法院裁判所依据的事实并不局限于当事人主张的范围。从诉讼观念的角度看,自认制度存在的观念环境是当事人之间私权纠纷的解决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关于案件事实的认识也要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但在我国的诉讼观念之下,是不能容忍当事人对事实左右的,只允许法院对事实有自由裁量。自认制度的核心是自认对法院有约束力,法院作出裁判的依据仅限于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当事人没有主张的事实法院不能依职权收集和调查。确立自认制度,有助于弱化法官在庭审中的职权调查功能,凸显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利,从而强化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有助于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自认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过当事人对对方主张事实的承认,免除了当事人对主张事实的证明责任。这样,原本必须进行的当事人举证、法院调查证据、质证、认证等环节被简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证明的环节和费用,缩短了诉讼的周期,降低了当事人和法院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同时也提高了诉讼效率。

(三)有助于在中国民事诉讼中实行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中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指导中国民事应当以追求客观真实为依归。实际上,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真实性诉求是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的,追求绝对的客观真实,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诉讼理论开始倾向于追求法律真实。确立和完善自认制度,事实上是追求法律真实。自认对法院的约束力并非来源于该事实真实性,即不因为双方对该事实的认可或认识的一致性而使该事实具有一般真实或盖然真实性,而是源于民事诉讼中辩论主义这一基本原则。它要求法官对双方无争议的事实视为真实,而不需要调查该事项是否真实存在。

自认规定则

自认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事实的承认。它分为诉讼中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中国证据法中所说的自认是在诉讼过程中的自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规定:自认必须发生在诉讼过程中;自认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的承认;自认必须是明确表示的;自认必须具有合法性。该条明确规范了自认制度,已构建起我国自认制度的框架。由于学者认识个性的差异,同一概念也有不同的认识,关于自认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自认制度的建立一般是发生在诉讼过程中的。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陈述的事实承认。这种制度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自愿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

自愿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及认罪认罚具结书的限制。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分子自愿认罪认罚可适用认罪认罚制度和从宽制度。人民检察院可采用速裁程序,并在提起公诉时提出量刑建议,法院应从宽处理。认罪认罚具结书需在辩护人或律师在场下签署,但...查看全文

自认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法律分析:自认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有: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诉讼时效中断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查看全文

自伤自残的法律后果

自伤自残的罪犯,不能监外执行。一、刑期剩多长时间不用去监狱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的有关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余刑在三个月以下的罪犯,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查看全文

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 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为可能会获得从宽处理。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法院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不是应当从宽处理;具体的从宽幅度要根据犯罪性质、认罪态度、犯罪情节等来综合认定。 法律依据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8.0...查看全文

犯罪后自首的法律后果

自首可减刑40%以下,犯罪较轻可减40%以上或免罚,恶意利用自首除外。自首是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法定量刑情节,减刑幅度约40%。坦白是供述罪行的酌情量刑情节,减刑幅度约20%。...查看全文

签署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

律师分析: 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及罪名没有异议,并签署具结书。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检察机关建议判处的刑罚种类、幅度及刑罚执行方式均没有异议。是否积极退赃、退赔,主动...查看全文

私自刻章的法律后果

私刻公章会造成哪些法律后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查看全文

自首杀人的法律后果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人在犯罪事实尚未被发觉、犯罪人尚未被发现或采取强制措施之前,自愿向司法机关或个人承认犯罪行为,并自愿等待进一步交待犯罪事实的行为。投案行为是犯罪人意志的决定,可以通过真诚认罪、亲友劝说或社会力量迫使实现。投案自首的...查看全文

走私者自首后的法律后果

偷渡回国自首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法定情形。自首是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自首者可获轻罚或免罚,且可减轻强制措施或服刑。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亦属自首。即使未具前述自首情节,如实供述罪行亦可从轻处罚。如实供述避免特别严重后果的,可...查看全文

受贿罪自首后的法律后果

受贿罪自首后的处理是: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可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的基础上从轻处罚;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在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基础上从轻处罚。...查看全文

自首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据此,对于自首的犯罪人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处理:1、犯罪以后自首的,无论罪行轻重,均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如果犯...查看全文

自首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据此,对于自首的犯罪人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处理:1、犯罪以后自首的,无论罪行轻重,均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如果犯...查看全文

自首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律师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据此,对于自首的犯罪人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处理:1、犯罪以后自首的,无论罪行轻重,均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如果犯...查看全文

自然人死亡的法律后果

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极。自然人的死亡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及脑死亡为识别标志,我国《民法典》以呼吸和心跳均停止为自然人生理死亡的时间。那么,自然人死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以下就请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查看全文

自首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自首的法律后果是: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一般情况下,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_x000D_...查看全文

自首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据此,对于自首的犯罪人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处理:1、犯罪以后自首的,无论罪行轻重,均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如果犯罪较轻的,可...查看全文

自行转租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自行转租的法律后果:如果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但是如果出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租人转租,在六个月内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出租人同意转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呢?

认罪认罚法律后果如下:1、会获得从宽处理。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法院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不是应当从宽处理;2、具体的从宽幅度要根据犯罪性质、认罪态度、犯罪情节等来综合认定;3、对认罪认罚案件,属于基...查看全文

招聘欺诈的法律认定及法律后果

招聘形式诈骗应按照诈骗数额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查看全文

非法用工的认定和法律后果

非法用工是指用工单位或被用工者主体不适格或合法用工单位用工行为不合法的情况。如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非法用工的法律后果是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王小惠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已服务18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