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有哪些时间限制?

律师回答
摘要:遗嘱继承有时间期限,遗嘱继承遗产开始于被继承人死亡,受赠人必须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决定。遗嘱执行时,遗嘱执行人不需要得到继承人的确认,但需要得到遗嘱执行人的确认。如果遗嘱中没有约定执行人或指定的执行人无法履行职责,全体法定继承人将作为遗嘱执行人,或者由全体继承人共同推举代表执行遗嘱。没有指定执行人且没有法定继承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丧失行为能力时,遗嘱应由基层组织执行。
一、遗嘱继承有时间期限吗
1、遗嘱继承是有时间限制的,遗嘱继承遗产开始的时间是被继承人死亡时。受赠人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继承开始的时间及死亡先后的推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条【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二、遗嘱执行需继承人确认吗
1、被继承人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对个人财产进行处分。而执行遗嘱时,又会涉及到遗嘱执行人,即遵照被继承人在遗嘱上的财产继承约定,将遗嘱付诸实施的人。遗嘱执行人履行遗嘱时,应当按照遗嘱人的意思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遗嘱执行人执行遗嘱时,不需要得到继承人的确认,这是遗嘱人的单方授权,但是需要得到遗嘱执行人的确认。
2、有些遗嘱人会在遗嘱中约定遗嘱执行人是谁,如果是法定继承人的话,则该法定继承人不得拒绝作为遗嘱执行人。如果遗嘱执行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只有在他同意承担执行遗嘱的义务时,才能作为遗嘱执行人。如果遗嘱中没有约定谁为执行人,或者指定的执行人患有重病、丧失行为能力、拒不接受指定等,应由全体法定继承人作为遗嘱执行人。如果法定继承人为多人时,也可以由全体继承人共同推举一人或几人作为代表执行遗嘱。如果遗嘱人未指定执行人,也没有法定继承人,或者虽有法定继承人,但丧失行为能力不能执行遗嘱时,遗嘱应由遗嘱人生前所在单位或继承开始地点的基层组织,如居委会、村委会等执行。
延伸阅读
结语:遗嘱继承有时间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遗产的开始时间是被继承人死亡时。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应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遗嘱执行时,遗嘱执行人按照遗嘱人的意思履行职责,不需要继承人的确认。遗嘱中若约定了遗嘱执行人,法定继承人不得拒绝,其他人需同意才能担任执行人。若遗嘱中未指定执行人,或者指定的人无法履行职责,应由全体法定继承人共同推举执行或由基层组织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遗嘱继承有时间限制吗

在法律上遗嘱继承是否有时效限制 《继承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继承法》第3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2年,自继承人知道或...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有时间限制吗

遗嘱继承一般没有时间限制。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但继承人放弃继承有时间限制,具体如下:_x000D_ 1、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_x000D_ 2、遗赠人放弃遗赠的,应当在知...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是否有时间限制?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受损后三年内提起诉讼的期限,超过20年则不受法院保护。特殊情况下可延长。申请诉讼时效暂停不必要,有特定情形可重新计算时效,如履行请求、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诉讼时效不适用于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支付抚养...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权有时间限制吗

法律分析:遗嘱继承权有时间限制。若是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进行放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查看全文

遗嘱房产继承有时间限制吗?

公证遗嘱房产继承书不限时间,只要遗嘱合法有效,继承人就可以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随时按照遗嘱继承的方式继承其遗产,有时间限制的是遗赠。法律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查看全文

遗产法定继承有哪些时间限制?

根据法律规定,遗产的继承没有时间限制,但遗赠则有时间限制。一旦继承开始,如继承人希望放弃继承,必须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表明放弃意愿;如果未表明,则视为接受继承。而受遗赠人在得知受遗赠后的六十天内,必须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声明;...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是否受时间限制的限制?

遗嘱有时效限制,死后生效,无表示即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在60天内表示接受或放弃,未表示视为放弃,继承权不受保护。...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有时效限制吗

法律分析:遗嘱继承是没有时效限制的。遗嘱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生效,但是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其时效的时间,因此其应当是永久有效的,一般是没有时效限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有无时间期限

法律分析:遗嘱继承有时间期限,继承应当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合法的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通过遗嘱继承遗产的效力是一直有效的。但是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有时间期限吗?

第一,对受遗赠人接受遗产期限作了规制。《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第二,对继承权受到侵害请求法院保护的期限作...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有时间期限吗

法律分析:没有时间期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遗嘱继承做出有效时间的规定,因此其就不具有时间限制。继承人可以在继承开始之后的任何时间依据医嘱对遗产进行处理分割。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查看全文

遗嘱和法定继承的时间限制

法定继承有效期是永久有效,受遗赠人需在两个月内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继承权纠纷诉讼期限为3年,超过20年不得提起诉讼。诉讼时效期间内,不可抗拒事由可中止诉讼时效。遗嘱继承可由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遗嘱需在清晰意识下、见证人见证,并可...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是否有时效限制

遗嘱继承有时效限制,死后生效,未表示放弃视为接受。受遗赠人应在60天内表示接受或放弃,未表示则视为放弃。未接受遗赠则继承权失去法律保护。...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的时间有哪些规定?

遗嘱继承没有时效限制,只要遗嘱真实有效,继承人可以在被继承人死后的任何时间继承遗产。但遗赠扶养协议有时间限制,受遗赠人必须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查看全文

公证遗嘱房产继承书有时间限制吗

房产继承公证有效期没有时间限制,可永久使用。有遗嘱公证和其他继承人承认公证两种形式。持证人可办理房产继承过户手续。如遇部门不给过户,可提起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是否有时间期限?

遗嘱继承没有时间期限,但遗嘱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有遗嘱的情况下对遗产继承有纠纷的,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继承公证...查看全文

遗嘱继承有年限限制吗?

遗产继承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就无法再提起诉讼。遗产继承纠纷诉讼时效期限应当从继承人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如果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没有表示...查看全文

遗嘱中遗产继承是否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遗产继承没有时间限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按照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代位继承发生在被继承人的子女或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限制有哪些?

遗产继承受限:不得继承人身权、违法财产、国有资源使用权、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其他法律规定的遗产。《民法典》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受限遗产不可继承。...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有时间限制吗

法律分析:遗产继承有时间限制,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