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缴纳计算方法

律师回答

1、对于个人所得税缴纳计算的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工资税=应纳税所得额×工资税税收;

3、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有: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1、法定对象;

2、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3、居民纳税义务人;

4、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5、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6、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7、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8、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个人缴纳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一、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是什么1、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和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计算个税方法: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扣除社保后的月工资-起征点5000元)...查看全文

财产租赁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财产租赁所得个税的计算方法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收入-800)×20% 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收入×(1-20%)×20% 财产租赁所得计算说明 个人出租财产取得的财产租赁...查看全文

财产租赁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财产租赁所得个税的计算方法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收入-800)×20% 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收入×(1-20%)×20% 财产租赁所得计算说明 个人出租财产取得的财产租赁...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和劳务费缴纳方法

劳务报酬收入的个税计算方式,根据收入额分为不足4000元和超过4000元两种情况,且对于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有加征五成税率,超过5万元的部分有加征十成税率;劳务费与工资的区别在于法律适用、管理方式和财务核算等方面。...查看全文

注销公司时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计算方法

1、清算过程中:流转税、其他相关税种; 2、确定清算所得后:企业所得税。企业的清算所得,为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清算企业确定清算所得后,应计算并缴纳清算所...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是按月还是按年,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是按月征收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在五千,因此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缴纳计算方法是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缴纳怎么计算

一、个税如何计算 1、计算个税的办法:例如个人的工资收入需要缴纳的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法定的税率。该税率是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而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每年的工资收入总额—六万元的费用—五险一金等扣除。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及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起征点为5000元。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有三种方法:1.工资高于费用扣除额,将年终奖金除以12个月,按税率计算;2....查看全文

怎么计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实发工资=...查看全文

怎样计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实发工资=...查看全文

如何计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章: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薪资-四金)-5000 实发薪资=...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在中国境内任职的外籍人员和应聘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籍专家以及在境外任职或受雇的中国公民和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可在扣除8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增加费用扣除额3...查看全文

个税: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计算方法

现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正在从单一税制向综合税制进行转变。同时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也是首先进入了综合所得,通过先预扣预缴,最后汇算清缴的方式进行申报纳税。&nb...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滞纳金的计算方法

个税滞纳金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对未按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进行罚款的制度。根据规定,从纳税人超过申报缴纳税款期限最后一天的次日起,每迟交一天,就加收其应交个人所得税款的万分之五作为滞纳金。税收滞纳金一般不得扣除。同时,个人...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是什么

1、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时候,都是根据税率来进行计算的,税率是根据收入的不同那么所要缴纳的税款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方式是什么呢? 一、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方法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全年...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一、如何核算个人所得税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的规定。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一、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居民年度收入额-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其中,薪资、薪金所得时:居民年度收入额=薪资、薪金所得 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居民年度收入额=所得额×(1-20%) ...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基于个人的年收入减去每年免征的金额后得出的数据为基数,根据相应的基数来选择个人所得税税率,两者相乘后得出的金额就是用户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律师分析: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基于个人的年收入减去每年免征的金额后得出的数据为基数,根据相应的基数来选择个人所得税税率,两者相乘后得出的金额就是用户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