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一审判决有五种。
(一)驳回诉讼请求
适用情形:
(1)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
(2)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
(3)被诉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4)被诉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的变化需要变更或废止的;
(5)被告改变原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行政行为合法的。
(二)撤销判决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6)明显不当的。
(三)履行判决
被告没有履行法定职责且无正当理由;被告依法负有给付义务的。
(四)变更判决
行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其他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的,可以判决变更。
应当注意:
(1)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且诉讼请求相反的除外。
(2)对行政程序中未处罚的人,不得在诉讼程序中直接判决处罚
(五)确认判决
1、确认违法
(1)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2)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3)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4)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
(5)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
(6)被告改变原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行政行为违法的。
2、确认无效
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
行政诉讼法院判决后如何执行
行政诉讼法院判决后执行义务人按照判决书执行,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
行政诉讼法院如何追加第三人?
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一般都会允许其参加诉讼.原告起诉时如果认为需要有第三人的话,就可以直接在起诉状上列上第三人,法院不会依职权去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没有起诉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行政诉讼法院如何立案
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后,应予以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①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②起诉是否符合法定起诉程序,即审查行政复议是否必经程序;
③是否重复起诉;
④起诉手续是否完备,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
经过审查,人民法院可作如下处理:
(1)决定受理。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在接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立案,并及时通知当事人。
(2)认为所接受的案件有欠缺或基本证据不足的,要求当事人补正。补正后符合受理条件的,从当事人补正后交人民法院之日起七日内立案,当事人无法补正或逾期不补正,因而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通知原告不予受理。
(3)人民法院认为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接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在七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行政诉讼法院如何调取证据
法院调取证据可分为依职权主动调取和依申请调取证据两种情形。
1、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调取证据。根据《行政证据规定》,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限于两种情形:一是相关事实认定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二是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
2、人民法院依申请调取证据。
(1)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调取证据的范围和条件。
(2)调取证据申请及其处理。
行政诉讼法院应该如何通知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