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誉诋毁罪如何定罪?

律师回答
摘要:商业信誉诋毁罪的量刑标准是:捏造并散布虚假信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最高可判两年徒刑。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情节不严重可能只受行政处罚,被诋毁者可要求赔偿。
一、诋毁商业信誉既遂怎么量刑
诋毁商业信誉罪的量刑标准是: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罪量要素是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这里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导致停产、破产的;
②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诋毁商业信誉罪的构成要件
有什么诋毁商业信誉罪构成的认定
方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以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不构成本罪。
通过上述的解读,诋毁商业信誉罪的判刑标准最多是不超过两年有期徒刑的,诋毁商业信誉情节严重的才能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构成刑事犯罪,只能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被诋毁者可要求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诋毁商业信誉罪的量刑标准明确规定,对于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最高可处以两年有期徒刑。诋毁商业信誉情节严重的才能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构成刑事犯罪,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可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同时被诋毁者有权要求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修正):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五十八条 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定罪诋毁他人商业信誉

商业诋毁是指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等手段,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以削弱其竞争力并谋取利益。对于严重情节的商业诋毁行为,可构成犯罪,处以刑罚和罚金,并可要求民事赔偿。若诋毁导致企业破产停业或商品服务严重受损,应...查看全文

法院如何判断诋毁商业信誉罪?

商业信誉诋毁的刑罚依据及标准,以及损害商业信誉罪的主观特征。对于捏造并散布虚假信息,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十万元以上或具有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形,应予立案。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行...查看全文

如何构成诋毁商业信誉的犯罪?

诋毁商业信誉的条件包括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具有直接故意以损害他人商业信誉为目的、客体为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以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查看全文

如何构成诋毁商业信誉?

法律分析:构成诋毁商业信誉的要件:_x000D_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交易秩序和商誉权;_x000D_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查看全文

如何构成诋毁商业信誉?

法律分析: 诋毁商业信誉罪的构成要件: 1、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该罪的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 3、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商业信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4、该罪的客观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诋毁商业信誉的行...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如何判刑?

法律分析:诋毁商业信誉的判刑规则: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的,应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损害商业信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如何判刑?

诋毁商业信誉的判刑规则: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的,应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损害商业信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诋毁商业信誉的处罚: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的,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的商业信誉的降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查看全文

如何量刑和处罚诋毁商业信誉罪?

商业信誉诋毁的量刑处罚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侵犯名誉权根据具体情况定罪处罚,涉及暴力或公然侮辱可以以侮辱罪定罪,涉及捏造事实诽谤可以以诽谤罪定罪。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侵害名誉权行为,被害人可向法院告诉,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构成诋毁商业信誉?

法律分析:符合下列要件的,可确定为构成诋毁商业信誉:即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使他人遭受重大损失,侵害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构成诋毁商业信誉?

法律分析: 符合以下四要件即构成诋毁商业信誉: 1、侵犯了权利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以及正常的市场秩序。 2、实施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行为人是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罪怎么量刑

诋毁商业信誉罪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诋毁商业信誉罪是指捏造和传播虚假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商业信誉是指公众对经营者的经济能力和信用状况给予的社会评...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法院如何判?

故意诋毁商业信誉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可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行为人需明知可能造成他人信誉降低并故意为之,过失不属此罪。...查看全文

法院如何判断诋毁商业信誉罪既遂?

《刑法》对于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认定其为损害商业信誉罪。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给其造成重大损失或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单位犯罪则对其判处罚金,并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罪刑罚规定概述

商业信誉诋毁罪的量刑标准为: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该罪侵犯的客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被害人的商业信誉。罪行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给他人权益造成重大损失。...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诋毁商业信誉的程度?

该段内容重点介绍了诋毁商业信誉罪和串通损害商业信誉罪的条件和相关规定。诋毁商业信誉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等条件。而串通损害商业信誉罪则需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主...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构成?

法律分析:诋毁商业信誉构成为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是如何构成的?

法律分析:诋毁商业信誉构成为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既遂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诋毁商业信誉既遂的处罚:_x000D_ 1、犯诋毁商业信誉既遂的的,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_x000D_ 2、如果单位犯本罪的,应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查看全文

诋毁商业信誉既遂如何判刑?

法律分析:诋毁商业信誉,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既遂且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