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隐私权判多久,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律师回答
摘要:侵犯隐私权构成犯罪时,可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判处更重刑罚。未构成犯罪时,只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了出售、提供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的刑罚,单位犯罪时对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也会受到处罚。
侵犯隐私权如果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通常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如果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则只是侵权行为,一般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延伸阅读
隐私权保护:法律规定下的刑罚和保障措施
隐私权保护是现代社会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法律规定,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将面临相应的刑罚。刑罚的具体判决时长取决于侵犯隐私权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的量刑标准。在刑罚之外,法律还规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以加强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这些措施包括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明确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设立隐私保护机构等。通过法律的规定和执行,旨在维护公民的隐私权益,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结语:通过法律的规定和执行,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然而,如果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则只是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而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隐私权保护是现代社会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明确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等措施,旨在维护公民的隐私权益,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有明确约定,肖像权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因解除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肖像权人的事由外,应当赔偿损失。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一、《民法典》对隐私权的规定有哪些 1、《民法典》对隐私权的规定有这些: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侵犯他人隐私权,造成严重的后果,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判多久

侵犯隐私权,可能涉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刑法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利用偷拍隐私获利,可能涉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刑法规定,...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的法规规定判刑?

律师解答: 我国刑法中尽管没有直接使用隐私或隐私权的概念,也没有规定侵犯隐私权之类的罪名,但其中有部分条款可以理解为包含着对隐私权的保护。包括《刑法》第245条规定的“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第252条规定的“侵犯通信自由...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隐私权是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侵犯他人隐私将受到法律制裁,包括监禁和经济赔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非法监视和散布他人隐私将受到处罚,包括监禁和罚款;使用暴力伤害他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如果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寻...查看全文

侵犯女生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一、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偷...查看全文

侵犯照片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1、《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的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人格权。对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受害人可以自力制止,依法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或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的法规规定?

律师解答: 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人格权。对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受害人可以自力制止,依法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或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的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人格权。对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受害人可以自力制止,依法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或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的法规规定?

律师解答: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因此他人有不得散布的义务。散布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的,是违法侵权行为,应依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名誉侵权诉讼,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判定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侵犯隐私权,侵犯隐私权如何认定

一、怎么认定侵犯隐私权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查看全文

隐私权侵犯如何判刑

侵犯他人隐私权一般属于侵权行为,但严重后果可能触犯刑法。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散布他人隐私可处罚款或拘留。侵权人需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害,但不一定构成刑事责任。侵犯隐私行为并非一律不构成犯罪,需根据后果判刑。...查看全文

判定侵犯隐私权罪的刑期为多久?

侵犯隐私权一般是不会判刑的,但是如果有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的,会构成犯罪,会被判处刑罚,即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问: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答: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有以下这些:(一)...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都对侵犯隐私权有所提及,关于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问题,下面由我为您详细解答。一、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查看全文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查看全文

侵害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侵害隐私权,是指不法行为人采用非法手段,搜集、利用和公开私人信息,侵扰他人生活安宁的侵权行为。侵害隐私权的形态多种多样,...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侵犯隐私权?

律师分析: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麦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须具违法性。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侵犯隐私权

法律分析:认定侵犯隐私权: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处理他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