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一、罪刑法定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2、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一个方面可称之为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第二个方面,可称之为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和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都有其各自的含义,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与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统一。
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明确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但该原则的思想基础则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来决定;尊重人权主义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故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在事前明文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