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诽谤罪的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摘要:被人诽谤的起诉方式及法律依据:遭受诽谤的被害人应向法院提起自诉,法院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提交证据,等待开庭宣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法院对自诉案件根据犯罪事实和证据情况进行开庭审判或裁定驳回,自诉人拒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被人诽谤的起诉方式:
1、遭受诽谤的被害人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2、递交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
3、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
4、决定立案的,自诉人应提交相应证据;
5、等待法院通知开庭宣判。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延伸阅读
造谣诽谤罪行:法律制裁与社会影响
造谣诽谤罪行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法律制裁和社会影响不可忽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散布谣言、捏造事实、诋毁他人名誉等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涉及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从法律角度来看,制裁措施包括刑罚、经济赔偿和行政处罚,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此外,造谣诽谤罪行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它破坏了社会信任,导致谣言传播迅速,对个人和组织造成名誉损害,甚至引发社会恐慌。因此,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对造谣诽谤的警惕性,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是当务之急。
结语:诽谤行为严重违法,应依法追究责任。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诽谤的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自诉,提交证据并等待开庭宣判。法庭审理过程中,如有疑问可调查核实。造谣诽谤罪行不仅会受到刑事制裁和经济赔偿,还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破坏社会信任和稳定。因此,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共同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三条 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
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造谣罪与造谣诽谤罪的区别

造谣罪和造谣诽谤罪在法律上属于诽谤罪,没有区别。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刑罚。诽谤罪要求内容必须是捏造和虚构的,并且必须针对特定人进行。在审判实践中,证实男女关系的存在较...查看全文

什么是造谣诽谤罪和谣言诽谤罪?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造谣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诽谤的方式来对名誉权进行不法侵害。其实,造谣罪和诽谤罪属于同一个罪,在法律上没有任何的区别。诽谤罪是指,当事人故意捏造、虚构并散布某些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些事实足以破坏他人的名誉,损害...查看全文

关于造谣诽谤罪的法律条文

有关造谣的法律条文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邮政法》第三...查看全文

诽谤与造谣罪行的法律定性

该段内容介绍了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网络诽谤罪的相关内容。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的条件包括: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查看全文

诽谤造谣罪的刑罚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暴力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刑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被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提供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调查。...查看全文

诽谤造谣罪的司法实践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公开散布虚假事实,严重损害他人名誉。构成诽谤罪需要行为人明知事实为虚假,并故意公开散布。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查看全文

造谣诽谤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受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只有构成诽谤罪的告诉才会受到处理,但对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如果诽谤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被害人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但...查看全文

造谣和诽谤?

律师分析: 造谣和诽谤的行为都涉嫌构成诽谤罪,两者没有区别。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具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查看全文

诽谤和造谣?

律师分析: 造谣和诽谤的行为都涉嫌构成诽谤罪,两者没有区别。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具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造谣不一定针对某个人或者集体,组织,也有可能是无中生有的编造谎言,比如撒...查看全文

造谣与诽谤?

律师分析: 造谣罪和造谣诽谤罪在法律上属于诽谤罪,没有区别,《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就是关于诽谤罪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即诽谤他人的内容...查看全文

造谣和诽谤

法律分析:造谣和诽谤的行为都涉嫌构成诽谤罪,两者没有区别。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具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查看全文

造谣与诽谤

造谣罪和造谣诽谤罪在法律上属于诽谤罪,没有区别,《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就是关于诽谤罪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必须是捏造和...查看全文

告造谣诽谤?

律师分析: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查看全文

对造谣诽谤罪的解释

诽谤立案标准:(一)点击浏览达到5000次以上或转发达到500次以上;(二)造成被害人或其亲属严重后果;(三)两次诽谤行政处罚后再次诽谤;(四)其他严重情节。...查看全文

造谣诽谤罪判几年

法律分析:造谣诽谤罪判几年视情节轻重而定,一般在1-36个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9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2013年9...查看全文

什么是造谣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破坏名誉的严重行为。构成诽谤罪的条件包括捏造事实和散布行为,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能从内容上知道被害人即可。行为人必须明知散布的是虚假事实,并希望损害他人名誉。若行为人误认为虚...查看全文

什么是造谣诽谤罪

1.造谣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若情节严重的,则构成诽谤罪,其量刑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查看全文

造谣诽谤是什么罪

诽谤造谣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造谣诽谤是指通过捏造事实、行为人主观意识上对当事人的名誉造成损害的一种行为。具体如下所述: 一、诽谤罪的概念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查看全文

造谣诽谤罪律师费多少钱

法律分析:一、造谣诽谤罪律师费多少钱?(一)代理刑事诉讼案件:1、侦查阶段:1000-10000元/件。2、起诉阶段:1000-10000元/件。3、审判阶段:一审:2000-200...查看全文

造谣罪与造谣诽谤罪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 在刑法上造谣罪与造谣诽谤罪没有区别,都属于侮辱诽谤罪。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依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雷金牛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23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