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也就是一方当事人必须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2、过错,即违约一方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这也是违约责任的主观要件。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指当事人违约给对方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害和其他不利的后果。4、因果关系大道的,即违约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根据民法典、民法典的规定,以及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构成违约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行为,也就是一方当事人必须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这是构成违约责任的客观条件。
违约行为只能在特定的关系中才能产生。违约行为发生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已经存在着合同关系。如果合同关系并不存在(如尚未成立,或已被解除,或被宣告无效),则不发生违约行为。
2、过错,即违约一方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这也是违约责任的主观要件。
当事人违约可能有各种原因,如不可抗力、对方违约等。因这些原因引起违约,当事人不能承担违约责任。只有因违约当事人的原因造成违约责任。因此,违约当事人要承担违约责任,主观上必须要有过错。而在双方过错的情况下,过错的大小是其承担违约责任大小的依据。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指当事人违约给对方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害和其他不利的后果。
从权利角度考虑,只要有违约行为,合同债权人的权利就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其损失即已发生。在违约人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不必考虑对方当事人是否真的受到损害及损害的大小;而在需要支付赔偿金的情况下,则必须考虑当事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害。
4、因果关系大道的,即违约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违约当事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只限于因其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其他损失,违约人自然没有赔偿的义务。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对这两种损害违约人应赔偿。
二、合同违约怎样采取补救措施
采取补救措施作为一种独立的违约责任形式,是指矫正合同不适当履行(质量不合同)、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体措施。
1、关于采取补救措施的具体方式,我国相关法律作了如下规定:
(1)《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二条规定为: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为: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赔偿损失;
(3)《产品质量法》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为:修理、更换、退货。
2、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以合同对质量不合格的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而依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仍不能确定违约责任为前提。
(2)应以标的物的性质和损失大小为依据,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补救方式。
(3)受害方对补救措施享有选择权,但选定的方式应当合理。
在实践中,违约是引发合同纠纷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并且由于证据的收集难度大等原因,使违约纠纷的解决往往道不知道当事人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