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一、死刑复核一般会改判吗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法所规定的诸刑种中最严厉的一种,称为极刑。我国相关法律一方面把死刑作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又强调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那么死刑复核真的可以改判吗?
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所遵循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的进行一般是在死刑判决作出之后,发生法律效力并交付执行之前。相比较而言,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理时间是在起诉之后,二审判决之前;审判监督程序则是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后。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进行死刑复核的机关只有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死刑复核是在最高院的刑四庭和刑五庭,现在实行的是分地区负责,最高院每个庭负责一块地区,下面的死刑复核案件就报请主管该地区的刑庭进行死刑复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即定错罪名的应当改判,就算定罪名准确了,但是量刑畸轻或者畸重的应当改判。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而且现在最高院本着慎杀、少杀的原则,所以现在死刑复核程序中能够争取保一命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二、死刑复核案件什么情况可以改判
改判的情况有两种:
1、“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即定错罪名的应当改判;就算定罪名准确了,但是量刑畸轻或者畸重的应当改判。
2、“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发回重审)
三、死刑复核程序的期限: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包括审判行为在内,一审、二审、再审,都设置有相应的期限。唯独死刑复核程序没有期限。死刑复核是一个特殊程序,复核需要多长时间,不仅《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也没有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对死刑复核期限可长可短,视案件情况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对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其实我国有一套严格的复核程序,而最终却不一定就会执行死刑,还有可能出现改判的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死刑立即执行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那么在查清楚了事实之后也是可以改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即定错罪名的应当改判,就算定罪名准确了,但是量刑畸轻或者畸重的应当改判。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而且现在最高院本着慎杀、少杀的原则,所以现在死刑复核程序中能够争取保一命的机会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