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个人信息罪的界限:多少条属于犯罪?

律师回答
摘要:非法贩卖个人信息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之一,非法贩卖个人信息达到一定数量将受到刑事处罚,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个人信息保护在中国日益重要,违反相关规定出售或提供他人个人信息将受到法律制裁。
一、非法贩卖多少条个人信息可入罪
1、非法贩卖个人信息五十条入罪,个人信息的保护在当代中国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未经相关的部门批准,非法的贩卖个人的信息,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贩卖个人信息是什么罪
1、贩卖个人信息可能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职务、年龄、婚姻状况等情况,这些情况属于个人隐私,是不能用来交易的,情节严重的会进行刑事处罚。
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延伸阅读
结语:保护个人信息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法律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非法贩卖个人信息五十条以上将构成犯罪,严重情节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贩卖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严重者将受到刑事处罚,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也将受到相应处罚。请大家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共建法治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一条 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密码安全教育,将密码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密码安全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二章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 第十八条 国家加强密码工作机构建设,保障其履行工作职责。
国家建立适应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工作需要的人员录用、选调、保密、考核、培训、待遇、奖惩、交流、退出等管理制度。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侵犯个人信息属于犯罪行为吗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怎么界定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成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成立侵犯公民个...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多少条?

律师分析: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就构成犯罪,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犯罪分子要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还要并处或是单处一定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多少条够罪?

律师分析: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查看全文

侵犯个人信息是否属于无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属于哪一类犯罪

可以构成我国《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在客观表现为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属于什么类型的犯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非法获取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或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犯罪客观方面包括违反规定出售或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犯罪客体是受到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我国法律不断...查看全文

多少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足够构成犯罪?

《刑法》第253条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罚,包括非法获取和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并进行买卖或提供给他人。根据情节的不同,可处以拘役、有期徒刑和罚金。公民个人信息是指能够单独或与...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怎么界定犯罪

法律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符合下列要件认定构成犯罪:_x000D_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_x000D_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查看全文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多少条构成犯罪

一、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多少条构成犯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就构成犯罪,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犯罪分子要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还要并处或是单处一定的罚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查看全文

侵犯个人信息罪

法律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当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违反国家...查看全文

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多少年?

法律解析: 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也即“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量刑档次的适用标准作了明确,主要涉及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数量数额标准。根据信息类型不同,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查看全文

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多少年

法律解析: 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也即“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量刑档次的适用标准作了明确,主要涉及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数量数额标准。根据信息类型不同,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查看全文

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多少年

法律分析: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也即“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量刑档次的适用标准作了明确,主要涉及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数量数额标准。根据信息类型不同,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五...查看全文

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多少年

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也即“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量刑档次的适用标准作了明确,主要涉及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数量数额标准。根据信息类型不同,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五千条...查看全文

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多少年?

律师分析: 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也即“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量刑档次的适用标准作了明确,主要涉及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数量数额标准。根据信息类型不同,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何界定犯罪构成?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一般...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如何界定犯罪数量?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用于犯罪、知道他人利用信息实施犯罪的、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大量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大量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超过5000...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几条?

律师解答: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就构成犯罪,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犯罪分子要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还要并处或是单处一定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几条?

法律解析: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就构成犯罪,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犯罪分子要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还要并处或是单处一定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几条?

法律解析: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就构成犯罪,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犯罪分子要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还要并处或是单处一定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