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二审审理规定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上诉案件审理程序及处理方式。合议庭审理上诉请求,经核实后可直接判决。处理方式包括维持原判、依法改判、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等。审理过程中可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即撤销。
1、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经过阅卷、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迳行判决、裁定。
2、经过审理,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2)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3)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3、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法二审程序的要点总结
民事诉讼法二审程序的要点总结如下:在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是对一审判决或裁定的再审查和审理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审程序包括对一审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全面审查,审理范围广泛。在二审过程中,当事人可以提出上诉、抗诉或申请再审,并提交相关证据和理由。二审法院会依法审理,对一审判决或裁定进行核实和评估,最终作出新的判决或裁定。二审程序对于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合议庭应当审理上诉请求的事实和适用法律。经过调查、询问当事人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直接判决、裁定。对于不同情况,经审理后的处理方式如下:一是维持原判决,若事实清楚、法律正确;二是依法改判,若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三是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或改判,若事实错误或不清、证据不足;四是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若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在二审过程中,调解也是可行的,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书。二审法院的判决一旦送达,即视为撤销原审判决。民事诉讼法二审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审判公正合法,保障当事人权益。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二审审理程序概述

一审法院上诉案件立案后,二审法院将审查材料并决定是否开庭审理。如果案件事实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当事人进行谈话。当事人可以自行履行裁判文书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向二审法院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二审法院可以在本...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概述

民事诉讼二审的流程包括立案和开庭。开庭程序包括核对当事人身份、调查、举证质证、辩论、调解和裁决。裁决可以维持原判、改判或发回重审。当事人可以自动履行裁判文书义务或申请执行,或者向二审法院递交书面申诉材料。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制...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二审审理程序概述

民事案件的二审审理期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三十日或三个月。对判决的上诉案件,二审期限为三个月,但特殊情况可延长;对裁定的上诉案件,二审期限为三十日。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被认定为终审。...查看全文

民事二审庭审流程概述

民事二审庭审流程包括开庭宣布、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合议庭裁决和宣判等步骤。二审法院根据情况可能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上诉案件,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二...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开庭审理流程概述

人民法院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主旨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庭审准备阶段包括传唤当事人、公告案件信息、核对当事人身份等。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和出示证据。法庭辩论阶段按顺序进行发言和答辩。最后是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阶段,包括合议庭...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再审程序概述

民事诉讼再审程序: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可向上级或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再审申请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六个月内提出,不影响执行。法院收到再审申请后三个月内审查,符合规定裁定再审,不符合规定驳回申请。再审程序是对已发...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审判程序概述

普通程序、上诉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程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案件类型和当事人需求。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普通程序应在6个月内审结,可延长;上诉程序是对第一审判决不服提起的诉讼,经二审终审后终结;审判监督程序是对已生...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二审法院二审审理

终审判决是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包括当事人信息、原审法院信息、上诉请求和理由。...查看全文

民事二审程序概述

民事诉讼第二审的流程及上诉状内容要求: 一、第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合议庭合议和宣判等。 二、上诉状应包括当事人信息、原审法院信息、上诉请求和理由,并需提供副本。可通过原审法院提出,或直接...查看全文

刑事中止民事审理规定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中止审理的情况,包括被告人患病、逃脱、下落不明,以及其他无法继续审理的原因。中止审理后,可根据情况重新审理案件。...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再审规定概述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情形包括:1.立案或驳回起诉错误;2.有新证据推翻原判决;3.原判决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伪造;4.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5.违反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6.原判决遗漏诉讼请求;7.据以作出原判决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查看全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概述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开庭流程分为两部分,首先审理刑事部分,包括被告人的询问和物证辨认;然后审理民事部分,包括宣读起诉书和当事人陈述,法院做出判断。...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审判流程的概述

简易程序是一种简化的审判程序,包括准备、异议审查、开庭审理和宣判与送达。根据《民事诉讼法》,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理,而其他案件则由合议庭组成。陪审员在执行职务时与审判员享有同等权利义务。...查看全文

法定诉讼延期审理情形概述

当事人可申请延期开庭审理的四种情形,包括必须到庭但有正当理由未到庭的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当事人,需要补充调查或重新鉴定的情况,以及突发疾病等特殊情形。人民法院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同意延期执行、当事人死亡...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上诉规定概述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上诉可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但必须满足法定要求。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和拘留,根据行为情节的轻重采取相应的措施。罚款金额对...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再审申请程序概述

民事诉讼再审程序:当事人对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人数众多或双方为公民的案件可向原审法院申请。申请应在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出,并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审判流程概述

刑事诉讼法审判的主旨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进行调查、辩论。审判程序包括明确开庭日期,开庭宣读起诉书,被告人和被害人陈述和讯问,质证,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最后宣告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二审抗诉案件审理程序概述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可对同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提出抗诉,程序为:提交抗诉书给上一级法院,抄送给上一级检察院,上级检察院审核后可撤回抗诉并通知下级检察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二审终审规则

法院审判案件采用两审终审制,即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地方各级法院对第一审案件的判决或裁定不服可以上诉,检察院可以提起抗诉。上级法院有权对第二审案件进行审理,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二审法院审理案件

第二审人民应围绕上诉请求审理,未提上诉的案件除违法禁止性规定、损害利益外不予审理。二审可增加诉讼请求或反诉。如双方同意一并审理,可一并裁判。...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石永正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6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