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医疗纠纷的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医疗纠纷的解决方式有三种:和解、调解和诉讼。和解是患方和院方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调解由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介入进行调解;诉讼是通过法院解决纠纷。在选择解决方式时,需遵守法律法规,注意各方的权益和责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在我国,发生医疗纠纷有三种解决方式,即和解、调解和诉讼。
1、和解(协商解决)
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和院方可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效力应予以认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和解应注意以下问题:
(1)医患双方的和解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只能就民事责任进行协商,不能规避当事医院、当事医务人员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参加和解的患方必须直接与医院发生利害关系,在法律上享有民事权利,依法承担民事义务,如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本人,或者其监护人、继承人、代理人等。
(3)参加和解的院方必须由院方法定代表人即院长参加和解,其代表医院的行为,应认定合法有效。医院的其他人员如参加和解,要持有盖有医院公章的授权委托书,其和解行为才合法有效。
2、调解(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介入)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对调解进行了规定: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可见,已经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以请求卫生行政部门介入对双方的纠纷进行调解。
3、诉讼
在诉讼之前,当事人可以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医疗过错鉴定,医疗事故鉴定由医学会鉴定,医疗过错鉴定由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进行鉴定并不是医疗纠纷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
在举证责任方面,患者对患方和院方存在医患关系,以及产生了损害后果负有举证责任,院方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负有举证责任。
在案由选择方面,医疗纠纷涉及的案由主要有三大类,包括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有些案件还可以以普通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案由进行诉讼。
延伸阅读
结语: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多样,包括和解、调解和诉讼。和解强调平等自愿原则,注重协商解决民事责任争议;调解则由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介入,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计算赔偿数额;诉讼前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举证责任由医患双方承担。案由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医疗损害赔偿、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等。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遵循法律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实现公正和谐。
法律依据
第二十条 医师个体行医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九条 医师应当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用药。
第三十六条 有关行业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应当加强对医师的医德医风教育。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应对医疗纠纷的法律措施

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不满意可向科室主任反映,若不满意可投诉到医院管理部门,进一步可申请医疗鉴定或提起诉讼解决。医疗行风问题可向卫生局监察科或纠风办投诉解决。...查看全文

小型诊所医疗事故纠纷的应对措施

小诊所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方式包括自愿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和其他途径。医疗纠纷诉讼流程包括诉前准备、开庭、技术鉴定和赔偿款确定。医疗机构负责处理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由双方协议确认或通过调解、诉讼解决。...查看全文

遭遇医疗纠纷的应对措施和维权途径

1、凡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当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向护理部、医务科报告,护理部、医务科立即组织调查、了解、并予以解决。  2、对造成医疗纠纷的,医务科负责人向主管业务院领导报告,责任人根据其纠纷的大小...查看全文

医疗纠纷应急措施

1、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医院应成立由主管医疗纠纷的副院长任组长,机关人员及律师组成的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并下设医患关系办公室,该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医院各职能部门按分工开展工作。医患关系办公室负责与患方...查看全文

应对征地纠纷的措施

征地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当事人可先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且对征地有异议,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八条,受到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损害的公民、法人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同时,若人民法...查看全文

应对房产纠纷的措施

处理房地产纠纷的方法: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涉及房屋确认、使用、买卖等纠纷;拆迁补偿纠纷可由拆迁主管部门裁决,不服可起诉;单位分配公房纠纷应由单位或行政部门解决,不属法院受理范围。...查看全文

应对租房纠纷的措施

租赁纠纷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三种方法解决。调解是通过第三者主持协商达成和解;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判明事实并做出裁决;诉讼则是将纠纷提交法院解决。...查看全文

防范医疗纠纷具体措施

1、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科室必须保管好病案,不得丢失、涂改、外借。2、科主任对本科内出现的医疗纠纷负责,医疗纠纷出现后科主任首先负责接待投诉的病人或家属,了解投诉内容,进行调查。能够当时答复者,给予准确的解释。当时无法答...查看全文

医疗机构医疗事故应对措施

医疗事故诉讼流程包括:患方准备工作、诉讼、技术鉴定和赔偿款确定。患方应联系医务科复印病历;确认双方诉讼资格并质证病历资料;向专家小组提交详细的陈述书,指出医方过失和违规;最后确定赔偿款。...查看全文

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包括:医疗机构应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进货查验、保管等制度,禁止使用无证明文件、过期等不合格的药品、器械、药剂、血液等。...查看全文

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有哪些

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有:1.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定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2.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查看全文

应对医疗事故的赔偿措施

医疗事故赔偿程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双方可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或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卫生行政部门可调解已确定的医疗事故赔偿。家属可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民事赔偿,协商不成可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或将医疗机构告上法...查看全文

发生医疗事故的应对措施

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和标准,包括提出鉴定申请的时限、对鉴定结果不服的上诉途径,以及处理方案的协商和复议程序,同时解释了构成医疗事故的五个要素。...查看全文

应对房屋转租纠纷的措施

房屋转租纠纷解决方法:调解、仲裁、诉讼。调解可在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进行,仲裁可根据《仲裁法》提请仲裁机构,诉讼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调解排除争端,达成和解;仲裁公正及时,程序简便;诉讼判决强制力大。根据《民法典》233条,出租人解...查看全文

应对买卖合同纠纷的措施

在发生买卖合同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应根据合同中的约定来解决争议。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合同内的纠纷。如果双方协商不成,一些机构可以以中间人或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发生的争议进行仲裁或者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也可以...查看全文

应对驾校合同纠纷的措施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是解决合同纠纷的四种方式。协商是最佳方式,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以通过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没有仲裁条款或协议,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查看全文

应对专利侵权纠纷的措施

专利侵权纠纷通常有三种解决方式。首先是通过协商与和解,专利权人和被控侵权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者在第三方调解的帮助下达成和解协议。其次是通过行政查处,专利权人可以向专利局等行政部门举报,并提供初步证据,行政部门将进行调查核实,并作...查看全文

应对购房合同纠纷的措施

在购房过程中,如发生房产纠纷,可尝试协商、调解、仲裁、行政和诉讼等途径解决。协商是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调解是在房地产管理部门等组织下通过说服教育解决问题;仲裁是双方达成协议将争议交给仲裁机关处理;行政解决是指行政部门调解无效或反悔...查看全文

保险事故纠纷的应对措施

保险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协商、仲裁、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协商是当事人自愿达成一致的方式,仲裁是由仲裁机构裁决争议,调解则是通过第三方的协助来达成和解。调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节法》中被确认为有效的解决方式。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查看全文

医疗纠纷防范有什么措施

法律分析: 医疗纠纷防范有以下措施: 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 2、医疗机构应当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