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职调查、协议约定、出让方对或有债务(隐性债务)提供保证、担保。
2、进行资产评估,同时关注表外因素。尤其应注意或有债务的可能性。
3、可以通过协议方式对债权债务作出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一并转让。
4、首先要明确 整体转让 的具体方式,不同的并购目的采取不同的方式,则不同的方式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公司转让通常认为有三种基本模式:
1、通过受让股权,成为公司股东,改组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该模式下,交易主体是有限公司的股东,当然不会继承出让方的债权债务,但是公司的债务仍然由该公司承担。
2、购买该公司的核心资产。普通的资产买卖协议,交易的主体是该公司,只要在买卖协议中列明购买的核心资产(如生产线、设备、厂房等),则受让方不会继承出让方的债权债务。
3、公司合并。交易主体是公司,此时受让方继承出让方的债权债务。
一、股权转让合同的注意事项
1、明晰股权结构。在充分注意到前述法律问题后,应就被收购公司的股权结构作详尽了解。审慎调查,明晰股权结构是为了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合同各方均符合主体资格。避免当合同签订后却发现签约的对象其实不拥有股权的现象发生。
2、资产评估。明晰股权结构,确认转让的份额后,应请国家认可具备资质的资产评估所对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及权益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3、确定股权转让总价。
4、相互保证和承诺。股权转让合同的出让方应向受让方保证:
(1)其主体资格合法有出让股权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2)保证参与本次转让股权有关的活动中所提及的文件均合法有效;
(3)保证其转让的股权完整,未设定任何担保、抵押及其他第三方权益权利负担,如股权质押等;
(4)如股权转让合同中涉及土地使用权问题,出让方应当保证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均系经合法方式取得,并合法拥有,可以被依法自由转让;
(5)出让方应向受让方保证除已列举的债务外,无任何其他负债。
同样,股权转让合同受让方也应向出让方作相应的保证:
(1)其主体资格合法,能独立承担受让股权所产生的合同权利义务或法律责任;
(2)保证支付股权转让的资金来源合法,有充分的履约资金及资产承担支付转让价款。
5、确定转让条件。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七十二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债务转让法律风险
1、既有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受让人需要全面了解既有债务的数额,是否设定了担保,利率以违约责任,债权人有无限制权利要求等,此类债务是否为不良债务等。对上述问题的考察,能使受让人在谈判中获得主动,并影响到交易的价格和受让后风险负担的大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隐性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无法预计的负债,如果在股权转让协议预定的期限内发生,并且发生实际权利人的追索,该类责任或风险首先应当由目标公司承担,由此引发的股份转让的风险负担应当由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因此,有关债务承担问题应列入风险负担条款予以约定。受让方所争取的是与出让方划清责任,要求在正式交割前的所有负债,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均由出让方承担。但是要注意到,股权的转移并不影响到债权人追索的对象,受让方在成为目标公司股东后,仍然需要清偿该债务,再根据股权转让合同向出让方追偿。
另一方面,这也涉及到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问题。如果股权转让导致公司合并或分立,应按照法定的通知时限要求通知有关的债权人,合并或分立后的债务由存续公司承担或按照协议承担。
3、隐瞒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出让方故意隐瞒真相,没有真实、全面、及时地向受让方批露既有负债或潜在负债的,属于违反信息批露义务的行为,违反了出让方有关公司债务的陈述与保证义务。当发生债务追索时,将严重影响受让方的股份转让合同的利益和预期的收益。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四条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