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致人死亡的判决方式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醉驾撞死人判刑标准:造成死亡或重伤负主要责任,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3人以上死亡负同等责任,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财产损失且无力赔偿超过30万元,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酒驾危害:视觉障碍、运动反射迟钝、触觉能力降低、判断和操作能力降低、心理变态、易疲劳。
一、醉驾撞死人怎么判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酒驾的危害有哪些:
(一)视觉障碍: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的外围视界可达180度,如果酒精含量超过0.08%,驾驶员的视野就会缩小。在这种情况下,人已经不具备驾驶能力。至于醉酒的驾驶员,甚至只能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很小一部分。
(二)运动反射神经迟钝:慢了一两秒。如车速为60km/h,一秒钟车子就已经跑了16.67米,必然会产生严重后果。
(三)触觉能力降低:饮酒后驾车,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手、脚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四)使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
五)使心理变态。酒精刺激下,人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对周围人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从心的事。
(六)易疲劳。饮酒后由酒精的作用,80%人易出现肝留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困倦、打磕睡,表现为行驶不规范、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而引发交通事故。
延伸阅读
结语:酒驾撞死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同时,若酒驾致一人以上重伤,并具有特定情形,将被定罪处罚。酒驾的危害包括视觉障碍、运动反射神经迟钝、触觉能力降低、判断和操作能力降低、心理变态以及易疲劳等。这些都会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我们应当坚决杜绝酒驾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醉驾致人死亡的判决方式

醉酒驾车严重违法,造成人员死亡将面临严重法律制裁。根据刑法规定,醉酒驾车致人死亡可处有期徒刑或拘役,醉酒驾车则处拘役并罚金。驾驶员应遵守交通法规,保障生命安全。发生事故应立即停车并求助,保证安全。醉酒驾车应受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需加...查看全文

醉驾致人死亡的惩罚方式是什么?

醉驾致死需从重处罚,违规致重伤、死亡或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特恶劣情节,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逃逸致死,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醉驾致人死亡的处罚方式是什么?

醉酒驾驶的评定标准及处罚力度。饮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的区别在于血液中酒精含量。交警可使用检测仪器进行现场检验,司机拒绝签字也可生效。对于无事故的酒后驾车,处罚包括扣分、暂扣驾照和罚款。再次被发现酒后驾驶将面临拘留和吊销驾照。醉酒驾驶...查看全文

醉驾致一人死亡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醉驾致一人死亡,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查看全文

醉驾致1人死亡的怎么判决

法律分析:醉驾致1人死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查看全文

醉驾致人死亡的判决如何?

醉驾撞死人会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规定,可能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有逃逸等特别恶劣情节,可能被判更重刑罚。如果只是醉驾没有造成死亡,可能被认定为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罚金。...查看全文

醉驾导致一人死亡的处罚方式是什么

醉驾导致一人死亡涉嫌交通肇事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查看全文

醉驾致人死亡如何判决?

律师分析: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查看全文

醉驾致人死亡如何判决

法律解析: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查看全文

醉驾致1人死亡如何判决

法律分析:行为人因醉驾行为导致一人死亡的,我国人民法院可以以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对其进行刑事处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查看全文

醉驾致2人死亡如何判决?

律师分析: 醉驾引起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以交通肇事罪论处。致人死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有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查看全文

醉驾致3人死亡如何判决?

律师分析: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撞死了三个人,根据刑法的规定,撞死了一人以上三人之下的,按照交通肇事罪来认定,应该判处有期徒刑,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是全部责任...查看全文

醉驾致3人死亡如何判决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撞死了三个人,根据刑法的规定,撞死了一人以上三人之下的,按照交通肇事罪来认定,应该判处有期徒刑,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是全部责任,一般三年到...查看全文

醉驾致人重伤的判决方式

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具体应用法律解释明确规定,若交通肇事者在事故中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满足一定条件,将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若交通肇事者致1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满足特定情形,将被定罪处罚,如酒驾、无驾...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致人死亡的惩罚方式

交通肇事罪的刑罚分为三个不同的档次:犯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者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15年的少数)。...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导致死亡的惩罚方式是什么?

本文讲述了醉驾致人死亡的行为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和危险驾驶罪,但处罚较重的规定是定罪处罚。醉酒后驾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罚为拘役和罚款;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使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构成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过失。交通肇事...查看全文

醉驾致人死亡怎么判

法律分析:一、醉驾致人死亡怎么判刑醉驾发生损害结果致人死亡的,一般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查看全文

醉驾致人死亡判刑

醉驾撞死人最轻判3年徒刑,逃逸致人死亡最重判7年以上徒刑。无证驾驶者可能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十年以上徒刑。交通肇事罪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如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5人以上负全责,判3年以上7年以下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判7年以上徒刑。其他特别恶...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判决方式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旨是解释该罪的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年龄限制。根据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对此罪名的认定主要考虑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到死亡结果的发生。该罪的刑事责任年龄限制为16周岁以上,且其刑罚较...查看全文

醉驾致死的判决标准是什么

醉驾撞死人的刑罚判定需考虑事故责任、伤亡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若负全部或主要责任,刑罚或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恶劣情节或高达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幅度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规判断。(82字)...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