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不同是否能成立共同犯罪?

律师回答

故意内容不同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认识到其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1)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2)各共同犯罪人对其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都抱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共同犯罪能否成立不同罪名

不能。根据《刑法》规定,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关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在发生危害结果时,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不同罪名能否认定共同犯罪

不能,共同犯罪中的罪名必须相同,否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根据《刑法》规定,构成共同犯罪要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2)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综上,满足上述条件的可以认为是共同犯罪。

不同罪名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不能。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的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指向同一犯罪事实、互相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共同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

共同犯罪能否成立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能成立犯罪中止,不过有一定的条件。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发生,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这是时间的条件。2、全体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并能产生犯罪结果的的行为,可以成立犯罪中止。部分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以后,对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进行劝说阻止,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接受了劝说,在能够继续进行犯罪的条件下,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全体共同犯罪人都可成立犯罪中止。3、必须具备有效性。必须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并且有效的防止和阻碍犯罪结果的发生。这个有效性必须具备两个因素:(1)主观上,中止犯罪的共同犯罪人自动切断与其它共同犯罪人的共同故意的联系,并且将中止的意图以言行的方式告知其他的共同犯罪人。(2)客观上,中止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效地切断自己的以前行为与共同犯罪整体行为的有机联系。

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共同故意,这种故意的共同性有三个特征:1、共同犯罪人之间在主观上有一定的联系。2、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都有预见。3、共同犯罪人都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也就是对犯罪结果采取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的态度。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故意内容不同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律师分析: 故意内容不同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故意内容不同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故意内容不同也可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共同犯意只要求在...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能否成立不同罪名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不能成立不同罪名。依据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相关规定,成立共同犯罪必须二人以上且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实施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查看全文

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司法实践中,会将片面共犯等同于共犯来处理。但在量刑上只会根据其实际的违法行为来判定。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辅助作用的是从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_x...查看全文

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律师分析: 不能,所谓片面共犯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故意在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则没有认识到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的情形,即单方面、片面地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查看全文

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解析: 不能,所谓片面共犯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故意在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则没有认识到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的情形,即单方面、片面地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查看全文

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共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法律依...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即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共同故意。因此基于过失构成的犯罪不符合共同犯罪中需具备故意的要件,应按各自所犯罪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不同罪名是否能构成共同犯罪?

不能,共同犯罪中的罪名必须相同,否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根据《刑法》规定,构成共同犯罪要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2)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综上,满足上述条件...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能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其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由此可见,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之一是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过失犯罪不能成立...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能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犯,原因是因为过失犯罪中,各犯罪人对犯罪持有的是过失心理而不是故意心理,而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就是要求共同犯罪人处于故意的主观目的实施犯罪。所以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法律依...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能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解析: 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其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由此可见,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之一是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过失...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能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律师分析: 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其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由此可见,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之一是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过失...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能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解析: 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其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由此可见,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之一是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过失...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律师分析: 过失犯罪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如下: 1、各行为人都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 2、数人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3、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是过失。不论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还是过于...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律师分析: 未成年是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但前提是未成年人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首先,如果未成年人未满14周岁,不能构成共同犯罪,相关刑事责任由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承担。其次,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在实施八种严重暴...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未成年是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但前提是未成年人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首先,如果未成年人未满14周岁,不能构成共同犯罪,相关刑事责任由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承担。其次,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在实施八种严重暴力犯罪时,才...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解析: 未成年是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但前提是未成年人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首先,如果未成年人未满14周岁,不能构成共同犯罪,相关刑事责任由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承担。其次,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在实施八种严重暴...查看全文

不同罪名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解析: 不能。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的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指向同一犯罪事实、互相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共同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查看全文

不同罪名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可能判处罪名不同,所以不同罪名能否可以共同犯罪。例如:张三伙同李四盗窃,张三入室盗窃,李四望风。张三入室后窃取现金1万元,正欲离开时被主人发现,张三把主人达成轻伤后逃跑。本案张三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