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委员发表意见列席检察院人员是否应回避

律师回答

一、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自行回避的情形

在公诉人回避的法定情形出现之后,需要向相关单位提出回避请求,且公诉人的回避的法定情形,与其他类型的回避情形和回避的方法都是一样,但在公诉人回避之后,审理案件的机关可能会做出休庭,继而从事安排开庭时间。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要求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有关人员退出案件的审理活动或者其他诉讼活动的法律制度:

(一)回避的对象与情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5条的规定,回避适用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其中审判人员既包括审判员,也包括陪审员。上述人员遇有下列情形时,应予以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二)回避的方式与决定权

回避有两种方式:

(1)当事人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2)自行回避。即有关人员遇有法定应回避的情形时,可以自己提出回避申请。回避申请提出后,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7条的规定,具体程序为: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三)回避申请的处理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二、申请公诉机关回避应向谁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关于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的问题,根据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8条或者第29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回避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可以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其是否有效。

在法庭审判中,如果当事人申请公诉人回避由检察长决定的。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而不得参加对该案进行的诉讼活动的一项诉讼制度。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回避,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尤其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判活动监督中,如果发现人民法院或者审判人员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发现法庭审判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在休庭后及时向本院检察长报告”。“人民检察院对违反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在庭审后提出”。据此,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对于法庭组成人员违反回避规定的,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内,只能在休庭后向本院检察长报告,由人民检察院在庭审后提出纠正意见,而不得在庭审中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综合上述,律师整理有关自行回避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在公诉人回避的法定情形出现之后,需要向相关单位提出回避请求,且公诉人的回避的法定情形,与其他类型的回避情形和回避的方法都是一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检察院列席法院审委会的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实施意见》(法发[...查看全文

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有哪些情形的,应回避

回避适用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其中审判人员既包括审判员,也包括陪审员。上述人员遇有下列情形时,应予以回避;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查看全文

审判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

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要求具有法定回避情形的人员回避的权利,回避情形包括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关系。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应当回避与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关的情形。...查看全文

审判人员是否回避由谁决定

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需要审判人言回避的情况,这些情况在回避制度中都有规定,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那么审判人员是否回避由谁决定?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查看全文

审判人员是否回避由谁决定

法律分析:一、审判人员是否回避由谁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根据其职务的不同,做出回避决定的人不同。《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查看全文

审判人员回避规定

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及要求:审判人员应当回避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情况。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查看全文

审判委员会的回避由谁决定

法律分析: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审判人员审理案件时需要回避的,一般是由法院院长作出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一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查看全文

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

法律分析: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_x000D_ (一)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_x000D_ (二)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_x000D_ (三)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_...查看全文

审判人员回避的规定

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及限制,包括与当事人关系、利害关系以及其他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形。同时,对于离任法院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也有限制性规定。...查看全文

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查看全文

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查看全文

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

1、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陪审员属于审判人员,其回避由院长决定。按照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院长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2、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3、人们陪审员:是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工...查看全文

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标准?

律师解答: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查看全文

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查看全文

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标准?

法律解析: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查看全文

审判人员应当遵守的回避规定

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及其适用范围。审判人员应回避与本案当事人及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审判人员应自行回避,并允许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查看全文

转正大会发表意见需要避开党员吗

不用回避。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时,本人必须参加。因为会上要汇报个人情况...查看全文

监察委员会与人民检察院区别

法律分析: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从四个方面陈述下。1、适用对象不同。监察机关调查权的适用对象是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监察对象是行使公权力的公...查看全文

人民检察院和监察委员会区别

法律分析:(1)可以直接向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举报,这也是直接侦办贪污犯罪的机构;(2)可以向国企纪检监察机构举报,如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驻该企业的纪检小组;(3)可以向国有企业管理机构举报;(4)可以...查看全文

人民检察院和监察委员会区别

法律分析:(1)可以直接向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举报,这也是直接侦办贪污犯罪的机构;(2)可以向国企纪检监察机构举报,如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驻该企业的纪检小组;(3)可以向国有企业管理机构举报;(4)可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