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诈骗罪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不包括骗取非法利益和金融机构贷款。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目的是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财产处分。根据《刑法》第266条,数额较大的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根据其他法律规定执行。
不能。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已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延伸阅读
诈骗罪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及要求
诈骗罪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及要求是指在诈骗罪案件中,被害人可以在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同时,提起民事诉讼来追求经济赔偿和其他民事权益的保护。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要求被害人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据。法院将在刑事案件判决后,对民事诉讼进行独立审理,并根据刑事案件的结果作出相应的民事赔偿判决。被害人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应注意提供充分的证据,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此外,附带民事诉讼还涉及到受害人的赔偿请求、证据的采信、判决执行等程序要求。
结语: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排除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旨在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作出财产处分。根据案件的数额和情节,诈骗罪可处以不同的刑罚和罚金。此外,诈骗罪还涉及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被害人可在刑事诉讼期间提起民事诉讼来追求经济赔偿和其他民事权益的保护。被害人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应提供充分的证据,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遵守相关程序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盗窃罪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问题

盗窃罪附带民事诉讼是指被害人因被告人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涉及国家财产、集体财产损失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可在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经济诈骗罪的相关法律问题

本文介绍了经济诈骗罪所需的证据以及债务人欠债不还的解决途径。经济诈骗罪所需的证据包括受害者遭受的欺诈行为和付款记录,欺诈者编造的事实和证据,以及向对方索要对方不给或失去联系的证据。债务人欠债不还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方式、诉讼方式和支...查看全文

单位诈骗罪的相关法律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并且他们将对其所犯的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然而,如果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进行诈骗行为,并从中获取利益,那么所得将归单位所有。根据法律,这些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以...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相关法律问题

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合同诈骗罪的最高刑罚取决于具体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个人诈骗罪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处罚金;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以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撤诉相关问题

按照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撤诉可退一半诉讼费。但若原告在立案时按简易程序交纳一半费用,撤诉后无法退还。例如,10万元请求标的额案,按普通程序应缴2300元费用,撤诉可退1150元。若法院按简易程序收1150元费用,原告撤诉后...查看全文

关于诈骗罪死刑的相关法律问题

诈骗罪没有死刑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犯罪的刑罚主要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根据犯罪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刑。只有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如诈骗数...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

民事诉讼不能提起刑事诉讼,但刑事诉讼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打架斗殴成立正当防卫需满足条件:出于正当动机、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制止不法侵害、针对不法侵害者、不超过必要限度。...查看全文

诈骗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

诈骗罪不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因为法院会直接追缴或责令退赔被害人财产。只有直接造成受害人身体伤害等损失才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最高法院解释和刑诉法规定,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财产的情况下不予受理。追...查看全文

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的相关法律问题:我国法律如何规定欺诈与诈骗罪?

民事欺诈与诈骗罪不同,民事欺诈是通过瞒、哄、诱导等手段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谋取非法利益;而诈骗则是通过虚构事实迷惑受害人上当受骗,非法占有财物。...查看全文

集资诈骗罪的相关法律问题解答

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手段非法集资的行为,对其进行刑事处罚。根据犯罪情节的不同,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以及没收财产等。数额巨大或特别巨大的集资诈骗案件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甚至可能判处死刑。集资诈骗罪是一种涉及...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合同诈骗罪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与诈骗罪有以下区别:侵犯客体不同,合同诈骗罪还侵犯合同行为管理制度;犯罪手段有特定范围的特殊性;犯罪主体包括单位;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查看全文

婚姻诈骗罪相关法律问题解答

婚姻诈骗罪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通过骗取他人财物来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并构成犯罪行为。婚姻关系并非诈骗犯罪的免责条件,处理此类案件应考虑犯罪故意产生时间、行为手段、财产所有权和被害人态度等因素。...查看全文

诈骗案件中的民事诉讼问题

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可以同时提起诉讼,但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如发现涉嫌犯罪,应中止审理,移交给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处理。诈骗行为既可构成治安案件,也可构成刑事案件,被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可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证据不足或存在疑问...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的涵盖范围

民事纠纷可分为三类:一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引起的纠纷,如婚姻家庭、继承遗产、土地、房屋、物权、相邻关系、人身权、债务和知识产权纠纷;二是受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纠纷,包括劳动合同、除名辞退、企业处理决定和工伤认...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撤诉及退费相关问题

撤诉后退还一半的诉讼费用,但如果按简易程序交纳费用,则无法退还。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调解结案或申请撤诉可减半交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也可减半。...查看全文

电信诈骗罪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问题

无论涉嫌何罪,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犯罪嫌疑人都有资格取保候审。罪名并非关键,关键在于犯罪的严重程度。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符合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性的,符合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以及患有严重疾病、无自理能...查看全文

诉讼费由谁承担?——民事诉讼相关问题

民事诉讼的主旨是: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各自负担的费用。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根据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各自负担的费用。诉讼费用收取标准根据案件类型和金额不同,按照一定...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相关诉讼时效的问题?

律师分析: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相关诉讼时效的问题

法律分析:《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二年或者一...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相关诉讼时效的问题

法律分析:民法总则中有关诉讼时效的法条已被《民法典》取代,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权利受损如果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不予保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