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是多少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是多少?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是否申请劳动仲裁并无直接关系,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工龄和被辞退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争议的仲裁流程有哪些?
1、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缺席裁决。
4、仲裁调解: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5、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三、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争议的仲裁申请书应载明哪些内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综上所述,如果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标准也不会因为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就必须多支付一些,而且,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例如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是多少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是否申请劳动仲裁并无直接关系,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工龄和被辞退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是多少呢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是否申请劳动仲裁并无直接关系,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工龄和被辞退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多少?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标准及劳动仲裁受理范围:经济补偿金按年限支付,高工资按三倍支付;劳动仲裁受理各种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供申请书、身份证明、委托书、被申请人信息、劳动关系证明等材料。...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多少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多少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多少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多少呢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是多些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是否申请劳动仲裁并无直接关系,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工龄和被辞退前12个月的平均薪资计算。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薪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是多些呢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是否申请劳动仲裁并无直接关系,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工龄和被辞退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

律师分析: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应根据违反或解除合同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偿。其中,违反《劳动法》和合同约定,克扣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支付低于当地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的,用人单位应加发工资报酬和低于部分25...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标准及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和申请材料要求。根据规定,经济补偿金按年限支付,工资计算标准包括加班加点工资。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合同纠纷、辞退、工伤等争议。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供申请书、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被...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怎么补?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怎么补?劳动仲裁经济补偿应当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标准来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如何补?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应当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薪资标准来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薪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薪...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怎样补?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应当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标准来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怎么补?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应当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标准来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多些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薪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薪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薪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查看全文

经济补偿金劳动仲裁时效是多久

劳动经济补偿金时效一年,需在一年内提出仲裁或起诉。劳动纠纷仲裁时效为一年,超过不受理。经济补偿金可协商确定,但需明确法定金额。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用人单位需在离职手续后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应得工资;员工自离职则无需支付补偿金。...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多些呢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金时效

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怎么仲裁 1、公司辞退违法的或者没有足额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权。仲裁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依照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副本。2、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申请人申请仲裁应...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应该怎么补?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应当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标准来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查看全文

劳动经济补偿金特殊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一般是一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发生仲裁中止的情形,应当重新计算时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