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的借款有效。法律不禁止具有夫妻身份的自然人作为借款合同的主体,法律还明确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可以实行财产分离制,可以拥有个人专属财产。故理应从夫妻作为独立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来理解夫妻之间的借贷行为。
夫妻一方作为民事主体,向对方从夫妻共同财产或个人财产中借款;除借款来源属于借款人与贷款人共同共有,与普通自然人不同外,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属于民事借贷行为。
因此,应肯定婚内借款合同的效力。但要确定婚内贷款关系是否成立,还要看是否实际发生过夫妻一方将个人所有或夫妻共有的款项借给另一方的事实。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