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减轻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

律师回答
摘要: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积极改造并表现悔改,可以依法减刑。重大立功表现也会导致减刑。判处有期徒刑的实际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犯罪分子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其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则可以依法减刑。如果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则应当依法减刑。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实际执行的刑罚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而对于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实际执行的刑罚不能少于十三年。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延伸阅读
结语: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真实的悔改态度或者立功表现,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获得减刑。对于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应当依法减刑。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刑罚不得少于判决刑期的一半,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刑罚不得少于十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对于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犯罪分子,应当给予减刑: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有明确的最低限制,以保证公平与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减轻刑罚

犯罪分子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其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则可以依法减刑。如果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则应当依法减刑。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实际...查看全文

取保能否减轻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惩罚?

过失致人死亡罪可取保候审,但需符合条件。过失致人死亡罪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此罪可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根据刑法规定,处罚程度根据具体情节确定。...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是怎样的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是怎样的?

律师分析: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如何?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法律要件及处罚。过失致人死亡的要件包括实际后果、过失行为和因果关系。行为人应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过失致人死亡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导致他人重伤的过失行为,应以过失人重...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判刑处罚

法律分析: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

法律分析:《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了过失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此外,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如下:一、本罪...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二人...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要怎样判

法律解析: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刑罚是多少?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情节轻重主要取决于被告人过失的严重程度、先前相关行为的违法性、过失行为的目的以及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如果被告人过失程度严重、先前行为违法、行为目的是为了受害人或公共利益,或者犯罪行为后果和影响严重,不能认定为情节...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刑?

律师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为:情节较轻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般情节下,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标准为:行为人主观上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查看全文

刑法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属于意外事故,不负刑事责任。此外,刑法中还有其他犯罪中过失致人死亡的...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刑法》...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 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判刑如下:1、一般来说,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情节较轻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比如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罪中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罪中致人...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行为人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判刑标准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探讨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及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和第十五条,根据法律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罚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犯罪必须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查看全文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如何量化?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量刑? 关于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量刑?的...查看全文

怎么对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罚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罚如下:过失致人死亡的法定刑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酌定从轻情节的,人民法院会根据整个案件事实,酌情认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