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就财务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范,具体包括“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等十三项内容。大多数企业也是以此为依据进行编制的。但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些已不再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因此应对报表附注的内容有所扩充。
一、发挥监事会职能作用是什么
发挥监事会职能作用是需要做一些事项的。监事会应从宏观的角度,抓住事关企业利益和股东利益的重大事件,通过公司章程明确的规定来监督领导人员的权力行为。
1、列席参加董事会会议,监督公司的重大决策。通过参加会议,监事会可以对企业大额资金运作、重要项目决策等涉及企业和股东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监督,并通过法定程序提出意见。
2、对领导人员的权力作为实施监督。一方面,通过列席经理办公会议对经理层对公司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权力的“不作为”现象。另一方面,监督董事和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存在损害企业和股东利益的问题,是否存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问题即权力滥用的问题。
3、就某一问题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议,责成有关人员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这是公司法赋予监事会的权力,也是监事会对领导人员权力行为实施监督的一种有效方法。
4、对公司的财物管理进行监督。按照公司法赋予监事会的职权对公司财务进行检查,审查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以及认为必要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审核等,对企业的经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把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于领导人员的权力行为,促使其正确行使权力。
二、政府财务报告包括哪些
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通常由文字说明和财务报表两大部分构成。其中,财务报表是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报表附注为财务报表提供附加信息,主要是对报表信息做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字说明主要是围绕财务报表所作的书面陈述,目的在于帮助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读懂财务报表。在此基础上,一些国家还增加了财政、经济总体发展情况等宏观经济方面的内容,以更好地说明政府财务报告期间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
三、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
(一)可靠性原则
(二)相关性原则
(三)可理解性原则
(四)可比性原则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六)重要性原则
(七)谨慎性原则
(八)及时性原则
(一)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1.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要如实表达,即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的记录和报告不加任何修饰。
2.可核性。所谓可核性是指信息经得住复核和验证,即由独立的、专业和文化素质相同的人员,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3.中立性。所谓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应不偏不倚,不带主观成分。
(二)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1.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对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
2.反馈价值。一项信息如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即具有反馈价值。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能够被使用者理解,即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
(四)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统一性和一贯性是构成可比性的两个因素。
统一性是指有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保证不同企业的信息共性。
一贯性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前后各期应具有连贯性,前后一致,以使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
(六)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是指信息在对用户失效之前就提供给用户。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