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区别

律师回答


      ( 全市住宅租赁市场指标

02
热点板块:静安区南京西路板块

      数据说明:
      存量房:不包含里弄小区存量房屋。
      住宅基价:对住宅小区设定特征房,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于估价时点评估该特征房在完全产权状态下的市场交易价值。
      租赁基价:对住宅小区设定特征房,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于估价时点评估该特征房在完全产权状态下的租赁交易价值。
03

住建部:“十四五”期间,40城将建设筹集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滑动查看更多↓)
      在14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表示,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政府必须“补好位”。我们强调要健全“两个体系”,一个是住房市场体系,另一个是住房保障体系。保障体系更多的是政府发挥补位作用。
      其中提到,2021年、2024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大约可解决近1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将建设筹集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昆明:“十四五”期间将推出三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滑动查看更多↓)
      昆明公租房公司通过以购代建市场化筹集、盘活存量房源和土地资源、新建等渠道筹集房源,已经落地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分别是:通过以购代建市场化筹集的滇池明珠项目、盘活存量房源的空港“祥惠园”项目和新建北部山水新城惠尚城项目,共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11000套。
      现有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布局遵从了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导向,主要布局在三大区域:一是主城区,二是呈贡区,三是滇中新区(含空港)。
      今年底及明年,昆明公租房公司将再开工建设15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预计明年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规模不低于5000套。
湖北:首笔先租后售保租房贷款落地
      (滑动查看更多↓)
      9月9日17时许,在建设银行荆门掇刀支行,3718万元成功汇入荆门市保障房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账户。这标志着湖北省首个先租后售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项目成功落地。
      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是响应国家政策、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保交楼、稳民生”的政治责任,9月8日,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向该公司批准亿元的授信额度,其中住房租赁购买贷款亿元,期限30年;住房租赁经营贷款亿元,期限8年。9月9日,首笔住房租赁购买贷款3718万元实现成功投放。
      建设银行荆门掇刀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成功落地实现了湖北省先租后售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业务的新突破。”
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的区别
      (滑动查看更多↓)
      一是性质不同。公租房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承担兜底保障责任;保障性租赁住房属普惠性公共服务,市场自发供给不足,需政府政策支持引导。
      二是保障对象不同。公租房保障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具体范围和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无房新市民、青年人,不设收入线门槛,具体条件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三是责任主体和筹集方式不同。公租房由政府负责提供实物房源和货币补贴;保障性租赁住房由政府给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
END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区别

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区别有: 1、定义不同。公租房是由政府政策支持;而廉租房则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问题所提供的政策性住房; 2、供应对象不同。公租房面向的群体为本市中等偏下人群,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而廉租房则针对的是...查看全文

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区别

在意义上廉租房与公租房的区别 “公共租赁房”即“政策性租赁房”,是以低租金租赁的政策性住房,由政府负责建设或回购,供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居住。...查看全文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

律师解答: 上海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由政府组织提供,在住房租赁市场中实行与市场价格相比有一定优惠的政策,确保一定数量的房源向社会公开,并供租赁者选择。这样做有助于缓解房屋租赁市场的紧张局势,提高人们的住房水平和生活质量。此外,上海市...查看全文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

法律分析:《上海市房屋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4月23日正式公布。根据《计划》,2021年,上海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深化完善房地联动机...查看全文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

律师分析: 上海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由政府组织提供,在住房租赁市场中实行与市场价格相比有一定优惠的政策,确保一定数量的房源向社会公开,并供租赁者选择。这样做有助于缓解房屋租赁市场的紧张局势,提高人们的住房水平和生活质量。此外,上海市...查看全文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

法律分析:《上海市房屋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4月23日正式公布。根据《计划》,2021年,上海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深化完善房地联动机...查看全文

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的区别

保障房和公租房是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的两种形式。保障房通过限制面积和价格,以及租金补贴等方式,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益。而公租房是以租赁形式提供给中低收入者的可租赁房屋,政府按月支付租房补贴。这两种形式旨在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查看全文

保障性租房和公租房的区别

我国的廉租房是只租不售的,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所以,廉租房是不可以买卖的。这也是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的最大区别之一,经济适用房是可以出售的。...查看全文

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区别

法律分析:1、公租房全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投资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其他投资主体,通过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标准,面向无房的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和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出租的住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查看全文

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区别?

律师分析: 1、公租房全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投资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其他投资主体,通过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标准,面向无房的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和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出租的住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查看全文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条件

虽然说上海经济发展很快,但是还是有很多普通家庭在收入方面是不足买得房的,所以只好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了,那么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条件有哪些?      1、家庭...查看全文

上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条件

一、什么是社会保障性住房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查看全文

上海出台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保障性租赁住房房租政策

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介绍,为加大住房公积金对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的支持力度,印发《关于本市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保障性租赁住房房租的通知》并制定配套的操作细则,明确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保障性租赁住房房租的条件、限额、材料、方式和渠道等...查看全文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2021年-2026年)

2021年11月23日,上海《关于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政策全文如下。      2021年11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查看全文

保障房和公租房的区别

1、申请对象不同。廉租住房的申请对象于本市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而公租房的申请对象不受区域和户籍限制。2、收入限制标准不同。主城区申请廉租住房的收入限制标准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450元;申请公租房的收入限制标准为:单...查看全文

保障性租赁住房条件

保障性住房是国家的重要政策,对于没有住房的人可以根据相关的条件进行申请。那么,在租保障性住房需要什么条件?这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内容,需要大家了解清楚。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租保障性住房需要什么条件 保障...查看全文

公共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区别?

律师分析: 房屋性质和适用对象不同。1.公租房全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投资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其他投资主体,通过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标准,面向无房的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和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出租的住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查看全文

公共租赁住房和公有住房区别?

律师分析: 公有住房和公租房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获得产权,公有住房在经过一系列的手续之后,购房人可以获得房间的产权,但是公租房的所有权人并不是私人,而是政府的,是无法获得产权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零...查看全文

上海市筹公租房和区筹公租房的区别?

律师分析: 区级公租房和市级公租房的区别:只是主管的政府部门不同而已。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筹集房源、专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出租的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租...查看全文

租赁保障性住房的条件?

律师分析: 在本市无任何形式的自有住房;具有本市户籍;年收入在申请受理日之前连续两年均不超保障性住房的收入线标准;财产总额不超过财产限额;未在本市和国内其他地区享受住房保障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