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简介

律师回答
摘要:法院应当及时登记立案符合法定条件的民事、行政起诉状,对于无法当场判定的起诉,应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收到凭证,必要的相关材料需补充时,应告知当事人,补齐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的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
民事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的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民事诉讼案件的立案登记进行具体规定和详细操作步骤的制度。该制度旨在确保民事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率性。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提起民事诉讼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法院递交立案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法院会根据立案登记制度的规定,对申请进行审核和登记,并在一定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这一制度的实施细则包括立案申请的形式要求、递交材料的内容要求、审核程序、立案登记的方式等具体规定,以确保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结语:根据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民事诉讼立案登记制度旨在确保诉讼程序的合法、公正和高效。当事人提交民事、行政起诉状后,法院应及时登记立案、收取起诉材料,并出具书面凭证。若需要补充相关材料,法院应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材料后,法院应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登记。该制度的实施细则包括申请要求、材料内容、审核程序等,以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和规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立案登记制度是什么?

律师分析: 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查看全文

何为立案登记制度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2015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立案登记制的改革。从立案登记制的定义和特征、时效性、登记案件的范围以及立案登记的其他注意事项介绍立案登记制的知识。&...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流程简介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强制执行程序,要求依法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以实现法律规定的义务。执行程序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执行权,无论法律文书由何种机构作出,只能由法院执行。执行根据必须是具有法律效力和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且负有义务的一方故意拖延...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程序简介

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机关和案件当事人在其他参与人的配合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活动,包括原告起诉、法院受理、被告答辩、开庭审理、法庭调查、辩论和判决宣告。...查看全文

简述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1、回避适用的对象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2、适用回避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立案程序简介

起诉必须符合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有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符合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起诉状困难可口头起诉,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法院保障起诉权利,符合条件必须受理,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条件,七日内作...查看全文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度

法律分析: 立案登记制,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应该受理的案件,应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子,必须受理。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查看全文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度

法律分析: 立案登记制指的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应该受理的案件应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子,必须受理。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查看全文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度

法律分析:立案登记制,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应该受理的案件,应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子,必须受理。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度

法律解析: 是指案件受理制度。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 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查看全文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度

法律解析: 是指案件受理制度。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 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查看全文

条件不起诉制度简介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该制度要求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表现良好,并符合一系列条件,如认罪悔罪、不妨碍诉讼进行等。该制度不适用于严重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等。人民检察...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审理流程简介

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笔录和宣判是法庭审理案件的重要程序。法庭调查通过出示证据、质证当事人等方式全面调查案件事实;法庭辩论通过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辩论审查争议问题;法庭笔录记录审理活动并需签名确认;最终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决,如能调...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罪立案标准简介

虚假诉讼罪是指自然人或单位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干扰司法活动、损害他人权益,其立案标准包括干扰开庭审理、制作虚假裁判文书和多次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立案登记制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查看全文

立案登记制

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该意见,意见自5月1日起施行。该意见规定,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了符合要求的起诉状,法院无...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简介

不同罪名在刑事案件中有不同的立案追诉标准,如故意毁坏财物案需要损失5000元以上、3次以上才会被追诉;破坏生产经营罪需要损失达到500元以上、或者3次以上才会被追诉。...查看全文

民法典财产保全制度简介

申请财产保全需向法院提交申请书,提供相关证据。申请书应包括:申请保全人与被保全人的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请求事项及事实理由;保全数额或争议标的;被保全财产信息或线索;提供担保的财产信息或资信证明,或免担保理由;其他必要事项。...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保全制度?

律师分析: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保全制度是在民事诉讼中所存在的相关事项...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立案管辖制度

民事执行立案管辖规定及时间有效期:根据《民事诉讼法》,民事执行由第一审或同级法院执行,执行时间为两年。申请执行书超过六个月未执行可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手段包括查询、冻结、拍卖、搜查等。...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谢茂亮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拆迁安置、拆迁安置

已服务229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