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失职罪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国有企业领导失职可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导致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的,可能构成失职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立案标准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导致公司停产或破产、造成恶劣影响。
一、国有企业领导失职构成什么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造成企业破产或有严重损失,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构成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
3、造成恶劣影响的。
延伸阅读
国有企业领导失职罪的法律责任与惩罚措施是什么?
国有企业领导失职罪是指国有企业领导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国有企业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或造成其他重大不良后果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对于犯有国有企业领导失职罪的人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受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具体责任和惩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处分、刑事处罚、经济赔偿、追究刑事责任等。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法律将进行相应的量刑和裁决。这些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的实施旨在维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结语:国有企业领导失职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导致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68条,对于造成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对于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适用相同规定。立案标准包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万元、导致公司停产或破产、造成恶劣影响。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徇私舞弊的情况,将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 第二条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一百二十六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八十六条 国务院由下列人员组成:
总理,
副总理若干人,
国务委员若干人,
各部部长,
各委员会主任,
审计长,
秘书长。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国务院的组织由法律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怎么举报国企领导失职

法律分析:一、举报的途径有:(1)可以直接向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举报,这也是直接侦办贪污犯罪的机构。(2)可以向国企纪检监察机构举报,如XX驻该企业的纪检小组。(3)可以向国有企业管理机构举报。...查看全文

怎么举报国企领导失职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报案或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应接受报案、控告、举报。不属于管辖范围的案件...查看全文

如何举报国有企业的领导失职行为?

国企职务犯罪可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举报。单位和个人有权利也有义务举报。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谋取利益。...查看全文

什么是国有企业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律师解答: 一、什么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一)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的概念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滥用职权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查看全文

什么是国有企业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法律解析: 一、什么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一)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的概念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滥用职权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领导辞职后禁业有何限制

高管在职期间有竞业限制约束吗 企业的高管在职期间是没有竞业限制约束的,企业的高管在离职后才受竞业限制的约束,但企业要支付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查看全文

失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什么罪

法律分析:一、失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什么罪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罪的,过失造成国有资质流失的,可能会构成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如果损失特别重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失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什么罪

法律分析: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属于经济犯罪,涉嫌的具体罪名包括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查看全文

失职罪领导负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 失职罪领导负刑事责任,但条件是领导违法决定或者指使、授意、强令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或者以“集体研究”形式实施渎职犯罪。若领导不知情的,不构成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查看全文

国企领导是什么编制

国企领导目前没有编制。国企通过改革已经去行政化,不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畴,而是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虽然国企设置级别类似于公务员,但国企领导也可以转到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成为公务员。因此,把国企人员错误地理解为公务员是不准确的...查看全文

国企领导是什么编制

国企领导目前不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畴,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尽管国企设置级别类似于公务员,国企领导也有机会担任行政机关的领导职务并获得公务员身份,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企人员就是公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是指依法履...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是由什么构成?

法律分析:国有企业失职罪的构成为:侵害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国有公司、企业、失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查看全文

如何向有关部门举报国企领导失职

国企领导涉嫌职务犯罪,可向公安、检察院或法院报案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举报。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谋取利益。...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法律分析: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的犯罪构成是:主体是国有企业人员;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主观上是过失;客观上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员工失职罪判定标准是什么?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的刑罚根据损失程度划分,造成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破产是指国有企业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经法院宣布消灭,需在一定期间内持续无力清偿。...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的立案条件和处罚标准:国有企业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十万元以上、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或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应立案追诉。对于造成破产...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员工失职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的立案标准是: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有关单位破产停业一年以上或被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立案标准是: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员工失职罪量刑依据是什么?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量刑标准及司法解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将受到刑罚处罚,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在灾害防控、电信...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的立案条件是,如果使国家直接经济损失高于五十万元的;使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的;或者有其他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的,应当予以立案。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