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赔偿的谅解书金额是多少?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案件中,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可以通过谅解书达成和解,赔偿金额由双方协商或司法机关调解确定。《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某些犯罪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并赔偿损失,被害人自愿和解,可以达成和解。此规定不适用于曾经故意犯罪的人。谅解书在刑法上具有减轻、从轻的效力。
谅解书赔偿金额由双方当事人协商或者司法机关调解确定。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有着酌定减轻,从轻的效力。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延伸阅读
赔偿协议中的经济补偿如何确定?
赔偿协议中的经济补偿如何确定?在确定赔偿协议中的经济补偿时,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双方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了解类似案件中的赔偿标准和惯例。其次,需要综合考虑受害方的损失情况,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例如医疗费用、财产损失、精神痛苦等。此外,双方也可以考虑协商解决,通过对话和谈判来确定合理的经济补偿金额。最终,赔偿协议中的经济补偿应当综合考虑公平、合理和可执行性等因素,以达到双方的满意和公正的结果。
结语:谅解书的赔偿金额由双方协商或司法机关调解确定。该书一般适用于刑事案件中,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就案件结果达成和解,由被害人一方出具的法律性质文件。谅解书在刑法上具有减轻、从轻的效力。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某些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赔偿损失、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可以和解。在确定赔偿协议中的经济补偿时,应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赔偿标准、受害方的损失情况以及协商解决等因素,以达到公平、合理和可执行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条 人民调解员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当地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参与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七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调解情况。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调解工作档案,将调解登记、调解工作记录、调解协议书等材料立卷归档。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谅解书与赔偿金额的关系

谅解书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案件结果达成和解所签署的书面文件。谅解书的赔偿金额通常由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司法机关调解确定。谅解书在刑法上具有酌定减轻、从轻的效力。通常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查看全文

有关谅解书中赔偿金额的表述问题

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不一定要写赔偿金额。谅解书由受害人向犯罪人员的家属开具,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取保候审的机会。律师负责具体办理谅解书,其前提是受害人已经受伤,但重点在于表达受害者已经谅解。...查看全文

刑事谅解书赔偿金额?

律师分析: 刑事谅解书金额一般给多少钱,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由受害者和当事人来进行直接商议。但是犯罪嫌疑人如果获得了受害者的谅解的话,再进行量刑的时候,可以做出从轻处罚的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查看全文

谅解书和赔付金额有没有关系?

律师解答: 没什么明确的关系。 1.谅解书中可以不写赔偿金,可以再单独写一份赔偿协议书,被告人签署赔偿协议后即可履行赔偿责任。但是签谅解书的同时最好把赔偿协议一起签署,此协议把赔偿金额等内容完善一些,谅解书上只要表达对被告人谅解的...查看全文

谅解书和赔付金额有没有关系?

法律解析: 没什么明确的关系。 1.谅解书中可以不写赔偿金,可以再单独写一份赔偿协议书,被告人签署赔偿协议后即可履行赔偿责任。但是签谅解书的同时最好把赔偿协议一起签署,此协议把赔偿金额等内容完善一些,谅解书上只要表达对被告人谅解的...查看全文

谅解书一般金额标准是多少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      对方让出谅解书要600-1000合适的,交通事故谅解书,是指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和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查看全文

关于赔偿金额的谅解书是否需要签字的问题

签署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的处罚,并且可以对其取保候审,但最好同时签署赔偿协议以确保赔偿金额等内容的完善。谅解书由受害人向犯罪人员的家属开具,一般由承办律师具体办理。...查看全文

谅解书上一定要写赔偿金额吗

谅解书上一定要写赔偿金额吗? 谅解书中可以不写赔偿金,可以再单独写一份赔偿协议书,被告人签署赔偿协议后即可履行赔偿责任。受害人及家属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为减轻犯罪嫌疑人的处罚,甚至可以为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双方协商赔偿达成一致后,便...查看全文

谅解书上一定要写赔偿金额吗

谅解书中可以不写赔偿金,可以再单独写一份赔偿协议书,被告人签署赔偿协议后即可履行赔偿责任。受害人及家属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为减轻犯罪嫌疑人的处罚,甚至可以为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双方协商赔偿达成一致后,便对犯罪嫌疑人给予原谅。 刑事谅...查看全文

有谅解书一般赔偿需要多少钱

被害人谅解需要赔偿金,根据法律由双方协商或司法机关调解确定。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赔偿损失、道歉等方式获得谅解,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查看全文

诈骗谅解书金额一般给多少钱

信用卡诈骗罪谅解书怎么写诈骗谅解书一般500元钱合理,我国法律对此没有具体金额的规定,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争取被害人的谅解需要赔偿多少钱,一般是由双方协商或者司法机关调解确定的。谅解书的金额只要是在事故赔偿范围之内即是合理的,主...查看全文

盗窃谅解书赔偿多少合适

法律解析: 盗窃罪赔偿损失了则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害社...查看全文

盗窃谅解书赔偿多少合适

盗窃罪赔偿损失了则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查看全文

盗窃谅解书赔偿多少合适?

律师分析: 盗窃罪赔偿损失了则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害社...查看全文

撰写谅解书时是否需要提及赔偿金额?

该文章主要讨论了签署谅解书的目的和方式,以及与之同时签署赔偿协议的可行性。虽然可以单独签署赔偿协议,但最好在签署谅解书的同时签署赔偿协议,以确保赔偿金额等内容得到完善。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的处罚,有时可以使其获得取保候审的...查看全文

有关交通费用的赔偿金额是多少?

交通费赔偿的核心内容包括:交通费赔偿范围仅限于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交通费赔偿标准应不超过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差旅费标准,特殊情况下...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谅解书的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交通事故谅解书要10万合不合理要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责任划分比例和造成的实际损失和伤害来定。如果当事司机全责或主责,造成对方受伤严重,产生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和后续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等。 轻伤二级赔偿合理吗10万 轻伤...查看全文

交通谅解书一般多少钱赔偿?

律师分析: 这个要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责任划分比例和造成的实际损失和伤害来定。如果当事司机全责或主责,造成对方受伤严重,产生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和后续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交通谅解书一般多少钱赔偿?

法律解析: 这个要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责任划分比例和造成的实际损失和伤害来定。如果当事司机全责或主责,造成对方受伤严重,产生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和后续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交通谅解书一般多少钱赔偿?

法律解析: 这个要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责任划分比例和造成的实际损失和伤害来定。如果当事司机全责或主责,造成对方受伤严重,产生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和后续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