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律师回答

犯罪心理学解析,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一、“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这些心理因素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

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大类。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二、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align:center">

二、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

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特征。犯罪心理是犯罪人大脑的活动,在没有以言语和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没有发生犯罪行为之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犯罪行为则总是犯罪心理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

2.相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在犯罪人犯罪行为发生前,犯罪心理就已独立存在;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心理也不一定立即结束,它可以继续独立存在于犯罪人的头脑之中。犯罪行为总是依犯罪心理的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yle="text-indent:2em;">3.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犯罪心理总是在犯罪行为发生前就已形成,犯罪行为总是在犯罪心理形成之后才可能发生。

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

1.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2.要剖析犯罪心理,必须先了解犯罪行为。只有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发生之后,才能从行为表现人手,对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作归因分析。没有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犯罪行为,就无从了解犯罪人的犯罪心理。

3.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状况而定。如刑法中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分即是如此。

这些就是小编在这方面的知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

犯罪心理学解析,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一、“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这些心理因素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与间接正犯之间的联系

间接正犯是共同犯罪,应从重处罚。间接正犯利用无责任能力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但被利用者通常不知情。间接正犯对被利用者具有支配地位,但不具备直接正犯的支配条件。共同犯罪是多人共同实施犯罪,需要参与者之间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即使没...查看全文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一、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哪些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为犯罪为违反《刑法》相关规定,需要对行为人处以...查看全文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前者违反的是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会受到非刑罚的法律处罚;而后者则涉及刑法,具有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必须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然而,一般违法和犯罪也有共同点,它们都违反...查看全文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一、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哪些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为犯罪为违反《刑法》相关规定,需要对行为人处以刑事处罚的行为;而违法行为则是指行为人触犯了《刑法》以外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行为。犯罪一定违法,而违法则不一定犯罪。 ...查看全文

行为和犯罪的关系

法律分析: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的事实特征,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对象。犯罪客体是指...查看全文

行为和犯罪的关系

法律分析: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的事实特征,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对象。犯罪客...查看全文

行为和犯罪的关系

法律分析: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的事实特征,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对象。犯罪客...查看全文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分析:两者有本质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性。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一般是指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其他地方治安法规;犯罪则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一旦造成严重后果,满足了法定刑事立案条件,即构成犯罪。 一、危害程度...查看全文

犯罪行为与刑罚免除之间的关系

犯罪免除处罚的条件包括:未告知或撤回告知的犯罪;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行为犯和危险犯的联系是什么

行为犯与危险犯的联系是什么 1、危险犯的行为构成刑法规定的危险状态就属于行为犯,行为犯是指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要件行为就为既遂,而无须发生特定犯罪结果的犯罪,不一定属于危险犯。 2、危险犯是与实害犯相对应的概念:以对法...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联系和区别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犯罪中止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犯罪,行为本身也构成犯罪。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被称为犯罪中止。对于未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累犯和犯罪行为的特殊关系

累犯的认定和处罚要求不同。普通累犯要求刑罚执行或赦免后5年内再犯,而累犯没有5年的要求,刑罚执行或赦免后再犯即构成犯罪。累犯应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未满18岁的人除外。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危害国家安全犯...查看全文

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定及联系

这段内容指出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以及它们应受到的法律制裁。一般违法行为除了违反刑法外,还违反了其他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到除刑罚以外的法律制裁;犯罪行为直接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两者相...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主要判断标准是毒品数量,不满限定数量则属于轻罪,超过限定数量则属于重罪。在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时,需要注意行为人对毒品的支配或占有,并且不应将随身携带或运输毒品等行为误认为持有行为。在处理毒品犯罪案件时,仅凭被告人口...查看全文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一、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哪些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为犯罪为违反《刑法》相关规定,需要对行为人处以刑事处罚的行为;而违法行为则是指行为人触犯了《刑法》以外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行为。犯罪一定违法,而违法则不一定犯罪。 ...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区别是这样的: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 犯罪中止和...查看全文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差异和联系是什么

法律解析: (1)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应依法受到刑罚以外的法律处罚;犯罪行为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2)相同点:一般违法和犯罪都触犯了法律,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查看全文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为犯罪为违反《刑法》相关规定,需要对行为人处以刑事处罚的行为;而违法行为则是指行为人触犯了《刑法》以外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行为。犯罪一定违法,而违法则不一定犯罪。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