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刑事案件中要坚持三大原则:罪行法定原则,凡是刑事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的,一律不得作为犯罪追究。要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凡属于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案件,一律做无罪处理。要坚持证据裁判原则,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证据不足的,不能认定为犯罪并给予刑事处罚。所以,刑事案件中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作无罪处理。
一、刑事诉讼法疑罪从无方面的规定是什么意思
疑罪从无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疑罪从无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等。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犯罪事实不清、证据材料不足的,公安机关应该释放犯罪嫌疑人,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的,也应该做出不起诉决定。
二、刑事案件怎么转民事
刑事案件,是触犯刑法,需要遭受刑事追诉的犯罪案件。民事案件,是调整公民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案件。两者是不同的法律规范和诉讼模式。一般来说,刑事案件不能转为民事案件。触犯刑法的行为,应遭到刑法追究处罚,如判刑坐牢。而民事案件,则一般要求民事赔偿等。所以,只要构成刑事,就必须刑事处罚。刑事案件要想转为民事案件,除非构不成刑事案件,不能按刑法处罚。构不成刑事案件有多种途径。如:有人报警,警察立案追查,发现案情轻微,不是犯罪的;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予以释放的;或者,检察院审查认为,案件证据不足,不予起诉,或撤回起诉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案件证据不足,判决罪名不成立等等原因。总之,刑事要想转为民事,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确是事实、证据、法律的一个严密论证的结果。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