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布特殊津贴标准,明确发放对象和标准

律师回答
摘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奖励制度。获得者被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根据最新通知,政府特殊津贴标准将从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600元,并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拨款。此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还将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和一次性发放的20000元奖励。对于1995年以前享受特殊津贴的人员,仍将按月发放津贴。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的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将按月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600元。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拨款。为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我国从1990年起,每两年开展一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由国家一次性发放人民币200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对1995年以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仍按月发放政府特殊津贴。
什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获得者被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延伸阅读
特殊津贴申请条件及审批流程
特殊津贴是针对特定群体或特殊情况下的额外津贴,申请条件及审批流程如下:申请人首先需要满足特殊津贴的具体条件,例如残疾人、退伍军人、低收入家庭等。其次,申请人需要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收入证明、残疾证明等,并填写特殊津贴申请表格。申请材料完成后,需要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审批流程包括初审、资格审核、终审等环节,以确保申请人符合特殊津贴的条件。一旦申请获得批准,申请人将享受特殊津贴的福利。申请人应及时了解特殊津贴的申请条件和审批流程,以确保申请成功并获得相应的津贴待遇。
结语:政府特殊津贴的调整标准将为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一种奖励制度,旨在鼓励和表彰优秀人才的贡献。申请特殊津贴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并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对于获得批准的申请人来说,特殊津贴将为他们提供额外的福利。申请人应了解相关条件和流程,以确保顺利享受特殊津贴待遇。
法律依据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四章 计划生育服务 第二十一条 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组鉴定为并发症的,在治疗期间,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视为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农村居民由基层人民政府给予适当优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三章 学 校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以及户籍在本省而离开本省行政区域的公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特殊岗位津贴发放标准?

律师解答: 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国家对岗位津贴实行统一管理。在清理现有各项岗位津贴的基础上,对岗位津贴进行规范,具体方案另行制定。在此之前,经国家批准建立的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仍按现行规定执行。除国务院和国务院...查看全文

特殊岗位津贴发放标准?

法律解析: 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国家对岗位津贴实行统一管理。在清理现有各项岗位津贴的基础上,对岗位津贴进行规范,具体方案另行制定。在此之前,经国家批准建立的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仍按现行规定执行。除国务院和国务院...查看全文

国家特殊津贴标准

国家特殊津贴标准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的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将按月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600元。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拨...查看全文

特殊工种津贴国家标准

特殊工种岗位操作人员在正式报到上岗的第二个月开始享受岗位特殊津贴,但因工作调动、岗位调整等原因离开原工作岗位的,自离开原岗位当月起不再享有原岗位特殊津贴。当月请假在四天(次)以内的,停发离岗期间的岗位特殊津贴;当月请假...查看全文

特殊岗位补贴发放标准?

律师解答: 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国家对岗位津贴实行统一管理。在清理现有各项岗位津贴的基础上,对岗位津贴进行规范,具体方案另行制定。在此之前,经国家批准建立的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仍按现行规定执行等。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班主任津贴国家发放标准

津贴标准一般定为:中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5元,36人至50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每班人数在20人以下的,可酌情减发。班主任从任命之月起,...查看全文

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标准

对于津贴是大家可以享受的政策待遇,但是国家在特殊津贴上具有一定的补偿标准。具体是如何来进行规定的呢?这就需要大家做好相关的了解,才能清楚其中的政策是什么? 国家特殊津贴标准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查看全文

津贴与补贴发放标准

法律解析: 津贴补贴发放标准:市直机关公务员(含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下同)津贴补贴水平由现有的年人均25800元提高至年人均33000元,人均月增加600元。离休、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发放标准,分别按机关同职级在职人员津贴...查看全文

津贴与补贴发放标准?

律师分析: 津贴补贴发放标准:市直机关公务员(含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下同)津贴补贴水平由现有的年人均25800元提高至年人均33000元,人均月增加600元。离休、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发放标准,分别按机关同职级在职人员津贴...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发放标准

法律分析:女职工按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产假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标准以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基数(即用人单位生育保险缴费基数的平均值)计算:正常分娩(含怀孕7个月以上早产)的,享受三个月生育津贴;难产(含剖宫产)的...查看全文

岗位津贴发放标准

法律分析: 岗位津贴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劳动条件岗位劳动的额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贴。岗位津贴的种类有很多,例如高温津贴、有毒有害津贴、夜班津贴以及特殊技术岗位津贴等等。岗位津贴根据种类以及所处地区的不同,发放标准也不同。例如,高温津...查看全文

岗位津贴发放标准

法律分析: 岗位津贴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劳动条件岗位劳动的额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贴。岗位津贴的种类有很多,例如高温津贴、有毒有害津贴、夜班津贴以及特殊技术岗位津贴等等。岗位津贴根据种类以及所处地区的不同,发放标准也不同。例如,高温津...查看全文

老人津贴发放标准

法律分析:高龄人津贴按照“低标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创新高龄老人养老福利制度模式,健全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立保障高龄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长效机制,推进补缺型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发展,使广大高龄老人的...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发放标准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险立法,对生育职工给予经济、物质等方面帮助的一项社会政策。其宗旨在于通过向生育女职工提供生育津贴、产假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待遇,保障她们因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经济收入和医疗保健,帮助生育女职工恢复...查看全文

生育津贴发放标准

法律分析: 生育津贴发放标准是当月本单位人均缴费工资除以30天乘以假期天数。生育津贴一般自女职工生育之日起2个月发放。生育津贴的发放流程是自生育之日起90天内由单位提交资料,审核通过社保局进行建档,再打款给公司,最后由用...查看全文

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一、安徽省高温津贴发放标准1、高温补贴发放时间为每年的6到8月份,共3个月。2、高温补贴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0元。3、高温补贴发放对象判断是否属高温补贴发放对象有两个标准,符合其一即算...查看全文

石家庄生育津贴发放标准

发放生育津贴的天数为: (一)怀孕不满2个月终止妊娠的20天; (二)怀孕满2个月不满4个月终止妊娠的30天; (三)怀孕满4个月不满6个月终止妊娠的42天; (四)怀孕满6个月以上分娩或终止妊娠的90天(其中分娩前休假15天);...查看全文

乡镇津贴补贴发放标准

根据省、市划分类别和要求,综合考虑各乡镇实际,将乡镇划分为三个类别确定补贴标准。 一类乡镇:城关镇、洛门镇、山丹镇。 标准为:工作人员在乡镇工作10年以下(不含10年)、10年至20年(不含20年)、20年以上乡镇工作补贴分别为每...查看全文

乡镇津贴补贴发放标准

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激励广大干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国出台了乡镇津贴补贴发放标准。那么,大家知道乡镇津贴补贴发放标准吗?在此,的我为大家整理了乡镇津贴补贴发放标准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查看全文

国务院特殊津贴标准是多少

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多少钱 关于特殊津贴的标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的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将按月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600元。 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所...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罗晓丰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经济纠纷、经济纠纷

已服务14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