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的法律规定及其演变

律师回答
摘要:《刑法》对盗窃罪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盗窃公私财物、盗窃信用卡、盗窃发票、私自开拆邮件、盗接通信线路等行为的处罚。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大小,涉及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和没收财产等惩罚措施。此外,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等犯罪也属于盗窃罪的范畴,将依法定罪处罚。
关于盗窃罪的若干法律规定有哪些
《刑法》中对盗窃罪做出了如下规定: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一十条第一款: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罪处罚。
第二百五十三条: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律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第二百六十五条: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结语:《刑法》对盗窃罪作出了详细规定。根据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存在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情节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外,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的行为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等犯罪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条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五条 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制作呈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报告书,报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公安机关执行的,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交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盗窃罪刑罚规定及其演变

盗窃罪判刑标准: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查看全文

我国盗窃罪的刑罚规定及其演变

盗窃罪的最低刑期可以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盗窃罪的开庭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根据案件调查情况而定。罪犯必须交纳盗窃罪的罚金,否则将被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随时追缴罚金。在无法缴纳罚金的...查看全文

盗窃罪刑罚及其演变

盗窃罪的量刑主要根据犯罪数额来决定,最低处罚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甚至可以单处罚金刑。情节严重则判三到十年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则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包庇罪的法律规定及其演变

我国刑法对窝藏、包庇罪作出明确规定,明知对方是犯罪人却提供隐藏住所和财物,帮助其逃匿、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犯罪行为一般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但多次窝藏、包庇、人数多、时间长、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我国盗窃罪的刑罚及其演变

盗窃数额较大时,根据不同金额的标准,可处以不同刑期的有期徒刑。盗窃数额巨大时,刑期更长。而对于特别巨大的盗窃数额,则可能面临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即使盗窃数额较小,也可能会被行政处罚,但多次盗窃仍会被视为犯罪。总之,盗窃行...查看全文

盗窃罪数额判例及其演变

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起点分别为500元至2,000元、5,000元至20,000元、3万元至10万元。...查看全文

拐骗儿童罪的法律规定及其演变

现行刑法对拐骗儿童罪量刑规定:拐骗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对多次拐骗、虐待、严重损害儿童健康、导致严重后果的,应从重处罚。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2条。拐骗儿童罪的量刑标准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拐卖儿童罪的法律规定及其演变

该段内容介绍了拐卖儿童罪的立案规定以及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对于殴打儿童的行为,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或虐待罪,具体的量刑标准也与儿童与打人者之间的关系有关。...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定及其演变

交通肇事受害者重伤、死亡或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违规行为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若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若逃逸导致人死亡,将受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查看全文

盗伐林木罪刑罚的规定及其演变

盗伐林木罪的处罚规定及立案标准:犯罪数量巨大者可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立案起点为盗伐2至5立方米以上或幼树100至200株以上。盗伐20立方米至50立方米或幼树1000株至2000株为重大案件;盗伐100立方米至200立方...查看全文

盗窃罪赃物变卖的法律规定及其刑罚

盗窃罪定罪量刑标准以盗窃数额为基准,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盗窃财物变卖时一般以实际价值确定数额。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数额的认定方法包括依据有效价格证明、外币按中间...查看全文

股东表决权的法律规定及其演变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方法主要是亲自行使,但存在特殊情况:法人、国家授权机构的股东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指定代表行使表决权;破产人作为股东时,由破产管理人行使表决权。...查看全文

专用窃照器材罪刑罚规定及其演变

我国刑法对非法生产专用窃照器材罪的处罚规定:自然人犯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查看全文

我国盗窃罪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

盗窃罪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和数额大小而定,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等情况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团伙盗窃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刑罚

团伙盗窃罪的刑罚根据盗窃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等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团伙盗窃按照共同犯罪处理。...查看全文

盗窃罪的具体种类及其法律规定

盗窃罪的行为种类繁多,包括盗窃公私财物、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盗接他人通信线路。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行为的严重程度将决定刑罚的轻重,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等。...查看全文

刑法裁量规定及其演变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既遂的法律规定为故意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二款,首要分子可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者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贪污罪的刑罚规定及其演变

犯贪污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三种,贪污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查看全文

行贿罪罚金的规定及其演变

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回扣、手续费的严重行为。对单位判罚金,对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判有期徒刑或拘役。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根据刑法规定定罪处罚。行贿罪的刑罚标准为罚金、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涉外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及其演变

外国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未处理前不准出境;承担责任需告知受害人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可暂扣驾照;处理人员死亡事故需记录基本情况。...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