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参与犯罪嫌疑案件的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辩护律师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持相关证明要求会见,看守所应及时安排会见。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需经侦查机关许可。律师会见可了解案情、提供法律咨询,自移送审查起诉后可核实证据。辩护律师会见时不被监听。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适用上述规定。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如下:
(一)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二)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
(四)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
(五)辩护律师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通信,适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规定。
延伸阅读
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法律角色与责任
律师在刑事案件中扮演着重要的法律角色与责任。作为被控犯罪嫌疑人的代理人,律师有责任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他们应当积极参与案件调查、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策略,并与检察官和法庭进行有效的沟通。律师还有义务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保密信息。此外,律师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参与犯罪活动或故意隐瞒证据。总之,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法律角色是为了确保公正审判和维护法律正义,同时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和尊严。
结语:律师在刑事案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责任,他们有责任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确保了律师能够履行其职责。通过会见,律师可以了解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并核实相关证据。律师的参与有助于确保公正审判和维护法律正义。同时,律师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保密信息。总之,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旨在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和尊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如下:
(一)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二)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
(四)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
(五)辩护律师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通信,适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对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作出了规定。主要内容为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时间、程序以及会见时的权利。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规定

法律分析: 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有以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34条: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查看全文

律师与犯罪嫌疑人会面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后,受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有权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情况。侦查部门应在律师提出会见要求后48小时内安排会见。对于重大复杂案件,会见安排时间可延长至5日。律师会见期间,可以了解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查看全文

律师与犯罪嫌疑人的会面程序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程序和要求。律师需提供介绍信、授权委托书和执业证书,并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对于重大复杂案件,会见应在5日内安排。涉及国家秘密案件需经侦查机关批准。看守所应提供方便的会见条件,并注意戒护方式,保障犯罪嫌...查看全文

律师与犯罪嫌疑人见面的法律程序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办案规范》规定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需提供律师执业证、授权委托书和律师事务所出具的专用证明。律师需征询嫌疑人对聘请律师的意见,并在授权委托书上确认。侦查阶段律师需提供多种材料,包括律师执业证、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查看全文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是什么?

律师分析: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如下: (一)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二)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查看全文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如下: (一)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二)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查看全文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关于律师会见权的规定:_x000D_ 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_x000D_ 2、辩护律师应当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会见犯罪嫌...查看全文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在中国,律师可以在侦查、审查和审理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但不同阶段有不同规定。在侦查阶段,律师需要批准和公安机关陪同,每次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在审查和审理阶段,律师无需批准,次数和时间遵守看守所作息时间。但在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和特...查看全文

对犯罪嫌疑人的限制与规定

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需遵循以下规定:1.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者不得离开指定居所;2.未经批准不得会见他人;3.传讯时要及时到案;4.不得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查看全文

侦查期间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关于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有什么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查看全文

2021年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最新规定

律师去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需要准备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公函、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专用介绍信、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或结婚证或亲属关系证明以及律师执业证。凭借这些材料,律师可以办理会见通知,并将会见通知和介绍信交给看守...查看全文

侦查期间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律师分析: 辩护律师持“三证”即可要求在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外,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侦查机关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查看全文

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条件

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需要持律师执业证书、律所证明和委托书或法律援助公函。会见是为了解罪名和案情,听取意见和辩解,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看守所应及时安排会见。...查看全文

律师会见嫌疑人的规定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如下: 1、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2、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查看全文

律师会见嫌疑人的规定

法律分析: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律师应当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会见犯罪嫌疑人。法律依据:_x000D_ 《刑事...查看全文

律师何时能够与犯罪嫌疑人会面?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享有律师会见的权利,律师会见是保障其诉讼权利的重要工作。律师会见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法律帮助和进行辩护,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得到保障。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律师会见的具体含义和要求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律师依法享...查看全文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时间是多长

刑事案件侦查阶段,正常工作时间可以无限制会见犯罪嫌疑人。但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重大贿赂等案件,必须经过侦查机关许可。移送审查起诉后会见不受限制,次数根据办案和辩护需要而定,一般至少四次。...查看全文

向全国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条件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如下:(一)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二)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查看全文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是怎样的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是,律师有权利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及通信,不过需要向看守所提供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等有效材料,如果犯罪嫌疑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或者恐怖活动犯罪,会见嫌疑人的时候,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许可。 《中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