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争取不起诉需要综合考虑掩隐罪的数额、危害后果、上游犯罪的危害程度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
一、什么样的行为会构成掩隐罪?
1.第一,事前无共谋。
如果行为人在事前就与他人通谋,犯罪后帮助其销赃或者掩饰隐瞒,则不构成本罪,而是构成前述犯罪的共犯;
2.第二,帮助行为。
如果是行为人自己事后销赃,或者掩饰隐瞒则不构成本罪,因为从常识常情来说,不能期待他们不做这样的事情。
二、掩隐罪是一个典型的事后帮助的行为,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1、不起诉,意味着案件到审查起诉阶段便宣告终结,也即不会将案件移送到法院,也不会给当事人留下案底。
2.在司法实践中,不起诉分为三种:
(1)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当时确实根本“不明知”系违法所得,那么自然不构成犯罪,也就是法定不起诉;
(2)如果没有相关证据能够证明当事人实施了掩隐罪的行为,也即存疑不起诉;
(3)如果确实构成本罪,但是参与程度较低,作用较小,仅有少量违法所得,那么如果当事人愿意认罪认罚、退赃退赔、如实供述所犯事实,那么则可能构成酌定不起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认罪、悔罪并退赃、退赔,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二)为近亲属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且系初犯、偶犯的;(三)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