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退出找律师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小股东退股法律纠纷的律师费不是法定的。

《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第九条 实行市场调节的律师服务收费,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

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律师服务收费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一)耗费的工作时间;

(二)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

(三)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四)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五)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等。

二、股东退出公司的方式有几种?

股东的退出方式有:

1、股权转让

应该说是最便捷的退出方式,如果受让方是公司股东,那么可以直接转让。如果是公司股东以外的第三方,则需要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公司股东还拥有优先购买权。因为公司法规定,公司其他股东如果不同意转让给别人,就需要自己购买,所以,只要有人肯作为受让方,股权转让在法律上就没有障碍。

2、公司减资

通过公司减资来实现股东退出,其实质是公司回购了退出股东的出资。也就是说,公司以其减少的注册资本购买了股东的出资从而实现了股东的退出。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需要另行筹集股权的购买款,但是前提是需要公司其他股东的同意以及配合,因为,公司减资至少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股东同意,同时,公司减资的程序比较复杂,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财产清单、公告与债权人协商债务偿还或担保事宜等等,周期也比较长。所以比较适合于公司其他股东配合而且公司自身没有或没有较多债务的情形。

3、要求公司回购

要求公司以合理价格回购股东所持有的股份需要满足公司法所规定的条件,《公司法》第7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价格收购其股权:

(1)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2)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3)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要求公司回购股权是需要满足的条件十分严格,而且,即便满足上述条件,如果与公司在收购价格上谈不拢,还要向法院起诉,因而不到不得已,一般不要以此种方式退出。

4、解散公司

公司解散的情形分几种,依据《公司法》,有章程规定的经营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被责令关闭而解散。因而,一般通过解散而退出应该采用股东会决议的方式来解散公司,也就是需要《公司法》规定的足够表决权的股东支持解散公司的提议,公司一经解散,那么公司所有股东也就全部退出了。是最为干净利索的一种退出方式,当然,程序比较复杂,需要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5、破产清算退出

《破产法》第2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依据《破产法》第7条的规定,可提出破产申请的主体有:债权人、债务人、依法负有清算责任人。因此,只要公司符合破产的条件,即使有的股东联系不上,或股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有权提出破产申请的主体均可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启动破产程序。

事实上,无论是小股东还是大股东,股东是不能随便退股的,如果没有任何特殊情况想要退股,可以转让本人股权,但是转让股权应该先召开股东大会,总的来说,因退股引发的纠纷,需要依据法律制度和公司章程处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无法找到公司法人股东如何退出?

法律客观:股东在特定情况下可要求公司按合理价格收购股权,包括连续五年不分配利润但连续盈利、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章程规定的解散或修改。如果股东与公司未能在60天内达成协议,股东有权在90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公司股东如何退出公司

退出公司股份的方式有两种:转让给公司或外部股东,或申请公司回购。回购需要符合条件:公司连续5年不分利润,而该公司连续5年都在盈利;公司遇到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或营业期限到期。反对股东会影响回购。...查看全文

公司股东怎么退出公司

法律分析:公司股东退出公司有以下方式:股权转让;符合法定条件要求公司回购;减资;解散公司。股权转让是最方便的方式,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法...查看全文

公司股东怎么退出公司

法律分析:1、转让本人股权;2、对公司决议提出异议,请求公司回购股权;3、公司解散后退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查看全文

股东退出公司方法

股东撤股是通过转让股份退出公司,新股东代替原股东地位,需变更股东名册并办理变更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相互转让股权,但向非股东转让需获得过半数股东同意。股东应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若30日内未答复...查看全文

股东如何退出公司

股东退出公司的方式有:_x000D_ 1、转让本人股权;_x000D_ 2、对公司决议提出异议,请求公司回购股权;_x000D_ 3、公司解散后退出。_x000D_ 根据《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查看全文

股东怎么退出公司

股东退股的方式包括转股方式、减资方式、异议股东回购方式和起诉解散公司方式。转股方式分为对内转让和对外转让。减资方式是通过减少注册资本来回购股东的股份,其决定只需获得股东会同意。异议股东回购方式是小股东的法定权利,用于抵抗大股东的侵...查看全文

公司股东如何退出?

律师解答: 股东退出公司的方式: 1、是退股减资,但退股产生注册资本减少,按资本确定原则,公司应变更注册资本,变更后才能支付所退股金,否则,为抽逃注册资金; 2、转让股份;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是资合与人合相交合的公司,转让股权给原股东...查看全文

股东如何退出公司

股东退出公司的方式有:_x000D_ 1、转让本人股权;_x000D_ 2、对公司决议提出异议,请求公司回购股权;_x000D_ 3、公司解散后退出。_x000D_ 根据《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查看全文

股东如何退出公司?

一、股权转让《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出公司。股权转让方式包括股东之间转让和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两种方式。二、申请退股的法定情形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必须符合《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申请退股的三种法定...查看全文

公司股东退出流程

法律分析:一、公司股东退出流程第一步:到之前开立股票账户的营业部(必须是之前开股票账户的券商营业部,即在哪里开的股票账户就必须在哪里注销股票账户,无法到其他券商办理,也无法在开股票账户的券商的其他营业部办理,)提出注销...查看全文

如何退出公司股东?

律师分析: 1、转让本人股权;2、对公司决议提出异议,请求公司回购股权;3、公司解散后退出。法律规定,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四条 有...查看全文

如何退出公司股东

法律解析: 1、转让本人股权;2、对公司决议提出异议,请求公司回购股权;3、公司解散后退出。法律规定,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四条 有...查看全文

公司股东退出策略

本文介绍了公司股权转让处理方式、股东会决议投反对票股东的权益、股东退出公司流程等。股东会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股东退出公司的流程包括到之前开立股票账户的营业部注销股票账户、在券商营业部签字、销户手...查看全文

公司股东如何退出?

法律解析: 股东退出公司的方式: 1、是退股减资,但退股产生注册资本减少,按资本确定原则,公司应变更注册资本,变更后才能支付所退股金,否则,为抽逃注册资金; 2、转让股份;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是资合与人合相交合的公司,转让股权给原股东...查看全文

怎样退出公司股东?

律师分析: (一)股权转让最快速、经济的解决方式,应为股东考虑退出公司时的优先选择。(二)依据公司章程和股东会议决议解散公司优点是能很好的保护股东退出时的权利,缺点是办理相关手续比较烦琐。(三)法定退股情形很难出现,但也是推出公司...查看全文

股东怎么退出公司

法律分析:股东退出公司既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向第三人转让股权需要经过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也可以在法定情形下请求公司收购,比如合并分立转让等情形出现,但是不能抽逃出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查看全文

怎样退出公司股东

法律解析: (一)股权转让最快速、经济的解决方式,应为股东考虑退出公司时的优先选择。(二)依据公司章程和股东会议决议解散公司优点是能很好的保护股东退出时的权利,缺点是办理相关手续比较烦琐。(三)法定退股情形很难出现,但也是推出公司...查看全文

股东怎样退出公司

法律分析:股东退出公司的情形有转让股权,在法定情形下请公司回购股权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向内向外转让的程序不同,转让时应当按照程序进行。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七十四条_x000D_ 有下列情...查看全文

股东应该退出公司

股东退出公司的形式有: 1、转让本人股权; 2、对公司决议提出异议,请求公司回购股权; 3、公司解散后退出。 根据《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张莉萍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高级合伙人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21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