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的产假是多少天?

律师回答
摘要:女教师的产假为98天,期间享受保胎假、产前假和产假待遇。产假期间,工资按病假或八成发放。怀孕期间,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孕期禁忌劳动,七个月以上不得安排夜班劳动。对于产假权益受损,可向企业主管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申诉,也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处理决定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女教师的产假是多少天?
国家并未单独规定教师的产假,所以教师按照通用规定享受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中规定产假天数是98天。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二、产假期间享受哪些待遇?
1、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2、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3、产假,生育津贴
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
三、女职工产假权益受损怎么办?
1、向企业主管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申诉。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该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之内。
3、对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决定或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延伸阅读
结语:女职工的产假享受的权益是根据国家通用规定来确定的。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女教师的产假天数为98天。在怀孕期间,单位不得安排从事过于劳累的工作,也不得安排夜班劳动,应给予适当的休息时间。在产假期间,女教师享受保胎假和产前假,工资按病假或八成发放。同时,根据地方规定,女教师还可以享受生育津贴。如果女职工的产假权益受到侵害,她们可以向企业主管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申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9修正):第六章 待遇 第二十五条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九条 【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学校教师的产假是多少天?

女教师的基础产假是98天,各地在这个基础上还会有所延长,根据当地及学校的政策执行。女教师在生育子女后,享受产假待遇,在这个期间,工资待遇不变。由于其缴纳生育保险,还可以领取一笔生育津贴。 一...查看全文

公办学校教师多少天婚假

法律解析: 教师婚假各地规定不同,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婚假是国家规定的3天和奖励的7天,一共是10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五条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查看全文

公办学校教师多少天婚假

法律解析: 教师婚假各地规定不同,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婚假是国家规定的3天和奖励的7天,一共是10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五条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查看全文

学校产假多少天

法律分析: 国家并未单独规定教师的产假,所以教师按照通用规定享受产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查看全文

教师的产假多少天

教师的产假98天。 相关法律法规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查看全文

教师的产假多少天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二、教师的产假多少天 教师的产假98天。 三、相关法律法规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查看全文

公立学校教师产假多久?

律师分析: (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八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七十五天。 (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以上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查看全文

教师产假的天数是多少?

教师孕假期及哺乳期工资计算规定。孕假期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长度,流产、难产、多胞胎等情况有相应增加。哺乳期工资按基本工资的80%发放,不影响晋级和工资调整。在每班工时内给予两次哺乳时间,时间根据婴儿情况增加。确诊为体弱儿可适当延长哺...查看全文

教师产假多少天

基本上每一个单位对于女性员工都是有产假规定的,这个产假是属于国家强制性要求的,而且最低标准为98天,那么关于老师的产假规定是如何的? 一、产假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查看全文

教师产假多少天

法律分析:1、教师产假一般有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若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还要根据当地的规定,在国家法定的产假基础上延长时间。 2、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查看全文

教师产假多少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妇女在经期、孕期...查看全文

教师产假多少天

法律分析:国家并未单独规定教师的产假,所以教师按照通用规定享受产假。国家规定的产假时间是98天,各省市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产假时间,但是实际的产假不得低于法定的98天。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查看全文

女教师产假是多少天?

法律解析: 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查看全文

女教师产假是多少天?

法律解析: 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查看全文

女教师产假是多少天?

律师分析: 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查看全文

2024教师产假多少天

现在的女性不光需要生儿育女还需要会赚钱。作为教师的工作就比较稳定,但是女教师也是需要结婚生子的,在生孩子的时候就会涉及到产假,那么教师的产假一般是多少天? 教师产假多少天 国家规定的98天,各省根据自己情况有所调整。 《女职工劳动...查看全文

男教师产假多少天

本文介绍了我国31个省份在修改计生条例后,对于男教师产假陪产假的规定。大多数地区的陪产假为15天,最长的则有1个月之久。陪产假是指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利。虽然劳动法等相关法...查看全文

教师有产假多少天

法律分析: 国家并未单独规定教师的产假,所以教师按照通用规定享受98天的产假,分为产前假15天、产后假83天两部分。根据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查看全文

教师产假多少天2024

结婚生子都是人生大事,并且生孩子大多数都是需要休养的,中国在这方面比较看重,所以中国的法律也规定了产假,产假对于女性是很重要的,那么教师的产假是多少天?根据以上描述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2教师产假国...查看全文

教师产假多少天2024

法律分析:教师产假多少天国家规定的98天,各省根据自己情况有所调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张百成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专职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7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